【2023年06月26日訊】(記者徐曼沅橙縣報導)「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NATSA)於6月22日至24日,連續三天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C Irvine)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年會。今年的主題是「抵抗與韌性:重新定位台灣」(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Repositioning Taiwan),逾百位專注研究台灣的學者及學生齊聚交流。
北美最大的台灣研究學術活動
今年年會討論的主題之一「抵抗」,源於《民族主義時代的抵抗:在台灣和香港的表演身份》(Resistance in the era of nationalisms: performing identitie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一書。該書的編輯岳心怡(Hsin-I Sydney Yueh)表示,在北美研究台灣的學者相對而言並不多,但早期由台灣學者組織的學術團體也因台灣留學生漸少,逐漸由來自大陸的學者主導。她已參與「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多年,除了藉由這個平台認識更多研究台灣的學者,同時也藉此凝聚台灣認同和增加台灣在國際學術界的能見度。
岳心怡目前是密蘇里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該書共收錄入八篇論文,其中四篇討論香港,另四篇討論台灣。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分析政治領導人的言論、社交媒體上大規模抗議者的語言遊戲,以及市民抵抗政府的街頭運動等,主題多元。此書呈現了台灣和香港人民在面臨中共威脅時,為爭取民主自治所展現的本土身份認同和成為全球公民的願望。
6月23日(週五)駐洛杉磯經文處科技組長陳嘉元受邀致辭。他表示,國科會為培植台灣在全球各地發展的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的優秀研究人才,特別設置了「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劃」,以計劃補助方式協助海外年輕學者與博士後研究人員在國際學界奠定基礎,並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學術界之地位。他鼓勵符合申請資格者都能踴躍提出申請,也預祝本次論壇順利圓滿成功,所有與會者都能有很好的收穫。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成員包括海外台灣研究生和許多致力研究台灣問題的學者,其所舉辦的年會是目前北美最大的「台灣研究」學術研討活動,不僅是從事台灣研究的學者和學生知識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讓台灣研究進入國際研究者視野的重要展現機會。
台灣研究應面向海洋、接軌國際
該會會長吳稚涵表示,北美台灣研究學會創立於1990年代,每年舉辦「北美台灣研究年會」,提供不同學科的學者互動,針對與台灣相關的議題對話。今年年會在加大爾灣分校舉辦,以人文社會學科討論為主,每年的會議定位不盡相同,未來也可能加入科技領域的討論。
今年年會主題是探討疫情後台灣的社會狀態。吳稚涵認為台灣研究不應只侷限在兩岸的關係,而是拉開視野,將台灣與南島民族相聯繫,從全球的眼光重新定義台灣。烏俄戰爭對台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近年來中共對台灣日益嚴重的威脅,吳稚涵說:「以往研究台灣都是從中國問題延伸,這場會議希望轉變不同視野,台灣研究不應只連結中國,希望可以面向海洋、接軌國際。」台灣研究可與不同議題做連結,挖掘更廣闊、多元的討論面向。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劉文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心理學及社會運動,她認為,除了政治,台灣的民主、轉型正義、科技、經貿、原住民、性別平權等議題都值得國際研究關注。此次劉文分享台灣「民防」意識興起現象,她發現因烏俄戰爭,台灣民間推廣戰備防禦的動能非常迅速,且成員年齡、族群跨度大,男女皆有,廣泛且多樣的台灣公民正積極投入關心民防。
劉文表示,雖然民防推動者在台灣人口中所占比例仍是少數,但已引發一股潮流。目前台灣已有十幾個民間防禦團體,有的重視推廣戰爭認知概念,抵抗中共的假訊息效應;有的則著重訓練防災知識,因為戰爭也是一種災害,民間開始建立各種防災組織,為戰時做準備;另外,也有對軍事、武器有興趣者(這些組織多半為退役軍人)開設軍事課程,教導民眾作戰、協防知識。因為民間的呼籲,目前台灣政府也開始積極要求內政部警政署轄下的民防單位,提升全民防衛意識並提供相關資訊,政府將重新盤點、擴編民間與軍方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