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不愛江山愛美人?順治之謎

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的一生短暫卻充滿了神奇色彩,圍繞著他有著諸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謎團,比如順治帝最愛的董鄂妃到底是誰?正史記載順治帝是病死的,可是為什麼民間盛傳他是出家了呢?還有順治的孝陵裡為什麼放著骨灰罈,而且歷代盜墓賊都不碰孝陵?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索順治之謎。

天賜奇子

順治帝的母親孝莊太后懷孕時,宮女和太監們經常看見她渾身被紅光纏繞,衣帽上似有龍盤繞。臨產前的一天晚上,孝莊太后夢到有一位神仙抱著一個男孩放入她的懷中,並對她說:「此統一天下之主也。」醒來後,孝莊太后覺得這個夢很奇特就告訴了清太宗皇太極,皇太極非常高興,覺得這個夢很吉祥,說明這孩子未來必有大成就。

第二天,孝莊太后就生下了一位小皇子。據說當時孝莊太后身上散發紅光,就如同燭光一樣照亮宮中,空中香氣多日不散。而這個小皇子一看就不同尋常,《清史稿》記載小福臨剛出生,頭頂中間就有一撮頭髮,高高聳立,有龍鳳之姿,神智宛如天授。這個小皇子取了個名字叫福臨,即「福從天降臨」之意。

順治帝也確實是一位奇才。他從小學習儒家經典,十分贊同儒家重德敬天、仁義忠信、律己寬忍的理念,在14歲親政之後,以仁德治天下,最終平定雲南,消除南明,完成了統一大業。

除了文治武功之外,順治帝還是一位頗具藝術天賦的皇帝。清初文豪王士禎稱讚順治的書法「筆試飛動」。作畫方面,順治帝也是寥寥數筆就可以將山水、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大家來看看這幅鍾馗,是不是形神俱備呢?順治帝還擅長用指紋畫水牛渡河,開創了清朝指畫派先河。

可以說順治帝年紀輕輕就已經站上了人生的頂峰,如果他按照這個設定繼續走下去,或許也能成為名垂千古的一代聖王。然而,歷史的安排總是出人意料。當他遇到董鄂妃的那一刻起,也許命運已經開始轉向,後人說他愛美人不愛江山,真是這樣嗎?

董鄂妃之謎

在董鄂妃進宮之前,順治皇帝先後有兩位皇后。第一位是孝莊太后的侄女、也就是順治的表妹博爾濟吉特氏,這位皇后貌美如花,聰明靈巧,但是她有兩個致命缺點。一個是善妒,為了讓順治帝專寵她一人,只要看到身邊年輕貌美的女子,她便想方設法害死她們;第二個是奢侈,據說她用膳時,如果發現有一樣餐具不是金子做的,就要大發脾氣。所有的衣服都要用珠玉裝飾,這更是讓生性節儉的順治難以忍受。於是,兩人大婚兩年之後,順治不顧群臣及太后的多次苦諫,廢掉了皇后,將其降為靜妃。

第二位皇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孫女,也是博爾濟吉特氏,被稱為孝惠章皇后。孝惠章皇后個性仁厚,卻沒有什麼才華,順治帝對她並沒有太多的感情。

下面就要說到董鄂妃了。按照《清史稿》記載,順治十三年,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被選入宮,她一進宮就被封為賢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被冊封為皇貴妃。這樣的晉升速度可以說歷史罕見,更特別的是,在董鄂妃入宮同一年,順治帝為她舉行了隆重的冊封典禮,並且大赦天下,這簡直是皇后的待遇啊。相信如果不是因為有孝惠章皇后,順治帝恐怕會直接冊立她為皇后。

而圍繞董鄂妃最大謎團就是「她是誰?」也許有朋友要問了,扶搖,你剛剛不是說她是大臣鄂碩之女了嗎?怎麼還不知道她是誰?

董鄂妃身分之謎

史書對董鄂妃的記載其實頗為模糊,讓後人研究時心存疑惑。比如,關於董鄂妃進宮時的情形,當時的各類史書都沒有作過詳細的記載。只有順治帝在給董鄂妃寫的挽詞中說,她在18歲時,因為德行高尚被選入宮中。可是選秀制度規定,超過17歲的女子就沒有資格參加選秀了,為什麼董鄂妃還能在18歲獲選入宮呢?

因為有困惑之處,所以史學家對於董鄂妃的身分一直有著不同的猜測。一種說法是,董鄂妃是明清之際江南名妓董小宛。董小宛在19歲時嫁給了當時有名的才子冒襄,冒襄的《影梅庵憶語》記載了董小宛的生平,書中追述董小宛的生平時不吝筆墨,但對她生病及喪葬等事卻說得含含糊糊。冒襄寫道:「到底不諧,今日驗兌。」有人分析,如果董小宛真是病死,冒襄應該寫一些悼亡的話,為什麼發出「不諧」的感嘆呢。於是推測說冒襄以小宛被擄之日作為祭辰,託言小宛已死,實際上則被擄入宮,賜姓董鄂,晉封貴妃了。

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的自傳推測,說董鄂妃是一位滿族軍人的夫人。《湯若望傳》中寫道,順治帝愛上了一位軍人的夫人,這位軍人因此怒斥他的夫人。順治帝竟然因此打了這個軍人一耳光,軍人怨憤而死,順治帝遂將他的夫人收入宮中。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這位滿族軍人是順治帝同父異母的弟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因為他正好是順治十三年黃曆七月去世,董鄂妃則是在同年黃曆八月入宮。

不過呢,以上幾種說法都是民間猜測,並沒有實質的歷史資料來證實,所以董鄂妃的身分至今還是未解之謎

董鄂妃專寵之謎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經寫過一首詩《後宮詞》,最後一句是:「可憐紅顏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古代帝王後宮三千佳麗,能夠獲得帝王一時的寵愛都不容易,董鄂妃為何能夠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甚至讓皇帝願意生死相隨呢?

《清史稿》中記載,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追封她為皇后,並親自寫下《孝獻皇后行狀》,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

順治帝寫道,董鄂妃侍奉皇太后非常細心、勤快,比順治帝親自照顧得都周到,使順治帝可以毫無顧慮地外出處理國務。對順治帝,董鄂妃也是體貼有加。順治帝回來時,董鄂妃必噓寒問暖,遇到順治帝心煩意亂時,一定會柔聲安慰,並親自奉上準備好的膳食。而進餐時,順治帝邀請她一起吃,她卻謝辭。在順治帝參加慶典前,她則一定會叮囑侍從讓皇上少喝些酒。順治帝如果醉酒歸來,她也一定會悉心照顧,直到順治帝酒勁過去才回宮休息。

看到順治帝瀏覽奏摺時匆忙不仔細,董鄂妃就會提醒他應該認真審閱,不可草草了事。她還常勸順治帝斷案要慎重公允,有些犯人因此而免於被處決。而當順治帝請她一同瀏覽奏摺時,她又連忙拜謝推辭,說「後宮不干政」。順治帝夜間批閱奏章,她總是展卷研墨,侍奉湯茶。

更可貴的是,董鄂妃生性善良仁義,對後宮眾人愛護有加,如果宮女太監犯錯,她常常為他們求情。她還時常告訴順治帝其他后妃做的好的地方。對待被順治帝冷落的皇后,她也盡心盡力侍奉,每日都去請安,處理後宮大小事都和皇后商量。在她的打理下,後宮上下有序,一團和氣。

而且董鄂妃還非常聰明,讀書過目不忘。她不僅從小飽讀《四書》、《五經》,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另外,她對佛學也有著極高的悟性,很有自己的見解。不難發現,無論是人文歷史,還是詩詞歌賦,再或是對佛法真諦的探討,順治帝與董鄂妃都很有共同語言。對於順治帝來說,董鄂妃是他在寂寞皇宮中的靈魂伴侶。

但不幸的是,這樣美好的知己,在僅僅陪伴順治帝四年後,於順治十七年黃曆八月病逝了。而她的死成為了順治帝生命的轉折點,也給歷史留下了令一個難解的謎團。

順治出家之謎

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帝痛不欲生。除了之前說的,追封董鄂妃為皇后,寫下《孝獻皇后行狀》,順治帝還輟朝五日表示哀悼,用藍筆批答奏章四個多月。一般說來,皇帝批覆奏摺都是用硃筆,遇皇帝、皇太后大喪改用藍筆批答二十七日,皇后去世則沒有這個要求。順治帝對董鄂妃如此破格,可見他用情之深。

有史料記載,順治帝在董鄂氏去世後,看破紅塵,有了出家之心,讓報恩寺主持玉林琇的弟子茆溪森為其落髮,茆溪森再三勸阻,但是順治帝依然堅持。最後,孝莊太后命玉林琇出面阻止,於是玉林琇命人燒起柴火,表示如順治帝堅持出家,他將燒死弟子茆溪森,順治帝最後無奈,只好放棄出家念頭。官方歷史記載說,之後不久,順治帝在順治十八年正月,得天花不治而駕崩,但是民間卻說其實順治帝是到五台山出家為僧了。那麼這個說法是空穴來風,還是有跡可循呢?

崇尚佛法的天子

順治帝的父親皇太極對藏傳佛教十分重視,順治在其薰陶下,從小也對佛教抱有敬意。他曾多次會見高僧,與他們深入探討佛法,甚至邀請他們去宮中講道。

順治十六年時,順治帝將寧波天童寺的住持木陳道忞招入宮中。順治帝尊稱他為「老和尚」,兩人習佛論禪,切磋詩詞書畫,相伴8個月。木陳道忞離京前,順治帝手書「敬佛」二字贈送給他,以示對佛法的虔誠。這御書的「敬佛」二字曾保留在西苑萬善殿、京西萬安山法海寺、寧波天童寺等處。

順治帝還曾請報恩寺住持玉林琇為自己起個法名,最後順治帝選了「痴」字,又配上「行」字輩,法名「行痴」,號「痴道兒」。

史書記載,順治帝曾在兩個月內38次到高僧館舍內談論佛經,並多次萌發出家之意。董鄂妃之死,或許讓順治帝更加體會到世事無常,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修佛的志向。

離宮出家

有當代學者考證,《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中記載,順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順治帝對旅庵和尚發願,說要早日正式出家,當時旅庵和尚勸說不如「現帝王身,行菩薩果」,但順治帝卻回答說,自己恐怕做不到這點。

書中還記載,順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順治帝棺木火化時,旅庵和尚還恭述了兩首偈,暗示火化只不過是燒了個空棺木而已,順治帝因徹悟而決定捨棄皇位出家。這個考證似乎為順治帝出家增添了些史料的份量。

至於順治帝為何去世後採用火化的方式,有說法是說他崇尚佛教篤信靈魂昇天,曾經多次表示要求去世後火葬,大家不敢不遵循。但從另一方面說,如果順治帝真的出家了,火葬或許也是隱藏真相的好辦法。

也正因為這類紀錄和傳聞,人們一直傳說清孝陵只不過是順治帝的衣冠冢,裡面沒有金玉珠寶,所以歷代盜墓賊都本著不做虧本買賣的心理,繞過清孝陵。清孝陵也因此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皇帝陵墓。

其實順治帝出家為僧,在他自己寫下的《讚僧詩》中也可以找到些蛛絲馬跡。他在詩中寫道: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

從這最後一句看來,順治帝很可能是去向西求佛去了。中國古代七大預言書之一的《黃檗禪師詩》也暗示了這一點,我們在之前解讀這本預言書的節目有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

此外,在《清稗類鈔》中還記錄了這麼一個故事,似乎也應證了順治帝的佛緣與結局。

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結茅庵隱居。老僧終年不下山,不吃飯,不喝水,閉目打坐。有一個小和尚跟著他,不時下山買米做飯自己吃。就這樣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小和尚跟隨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睜開眼睛,對徒弟說:「我要走了,你好好待在這兒,不要下山。」小和尚一聽拽著老僧的衣服大哭,不希望師父離去。老僧勸慰說:「不要悲傷,我們師徒還有見面的一天。」於是從袖中取出一幅畫軸,上面畫著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沒有眉毛。老僧要小和尚仔細收好師父的肖像,說:「我走後,經過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見人就拿出畫給他看。如果有人幫你為肖像畫上眉毛,那人就是我。」交代完,老僧就坐化而去。

不久張獻忠流竄入四川,使川民血流成河。小和尚恪遵師父吩咐,沒有下山,所以性命得以保全。十二年的期限到了時,徒弟才下山,此時清兵入關後,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

小和尚輾轉雲遊了十多年,走遍天下尋找師父,卻一直沒有找到。後來小和尚討飯討到北京,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帝看畫。侍衛大驚,想逮捕小和尚,順治帝卻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開畫軸來過目。小和尚打開畫卷後,順治帝一看,詫異地說:「這肖像怎麼沒畫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硯台、毛筆來,順治帝親手為肖像添上了眉毛。

小和尚此時早已淚雨滂沱,跪倒在地上大喊:「師父,我可找到你了!……」。眾人面面相覷,順治帝也吃驚不小。於是小和尚把老僧的囑咐原原本本說了一遍。順治帝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前世是峨嵋山老僧啊!怪不得總有出家的念頭冒出來。佛緣今生又接上了。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那麼大家覺得順治帝到底有沒有出家為僧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期見。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梅#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