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9日訊】京劇梅派傳人、台灣國寶級表演藝術家魏海敏,10月14日與自幼同期於「小海光劇團」習藝的好友、旅居洛杉磯素有「台灣第一女花臉」稱號的王海波敘舊。兩人話當年、談傳承,對京劇未來充滿樂觀信心。
魏海敏應亞洲文化協會(ACC)之邀,攜「她和她們──戲曲在當代之姿(Wei Hai Min and Her Personae: Jingju in Our Time)」的講題,從9月12日啓程,展開到訪美國16所名門學府的演講,所到之處皆引發熱烈迴嚮。魏海敏認為「京劇第三春」正在蓬勃發展,此次西行訪美是向祖師梅蘭芳1930年訪美盛大公演向西方傳播京劇之美致敬。
疫情期間許多表演停頓,魏海敏於是開啓了線上授課,講述歷久彌新、擁有豐厚底蘊的京劇文化;解封後,身為梅派第三代傳人的她,遂興起向梅蘭芳大師看齊。她說:「1991年前往北京拜梅蘭芳幼子梅葆玖為師;後來親炙得知,1930年梅蘭芳36歲,籌備多年湊了8萬銀圓,帶團來美巡迴演出。為了讓國際觀眾理解,不只把部分曲譜改成五線譜,還繪圖一千多幅向觀眾中英文介紹扮相的行頭、臉譜、身段等。當我看到那些繪圖,非常感動。因為認真用心,他成功地將京劇融入世界潮流。將近百年之後,我也想效法踏著他的足跡,以我畢生所學,到各地大學學府傳播京劇的傳統藝術及其創新之路。」
魏海敏9月15日起已去過美國東部斯坦頓島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核桃山藝術高中、衛斯理學院、哈佛大學、杜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華府三會社團;10月12日起進入美西各知名大學,到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13日加大聖地牙哥分校(UCSD)、18日加大爾灣分校(UCI)。她22日到訪芝加哥大學、26日訪史丹佛大學、27日到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京劇博大精深,魏海敏坦言,短短兩個小時的演講只能主打「外行人看熱鬧」,讓美國主流學生群產生興趣,願意了解學習或欣賞。課後學生爭先提問,讓她非常開心欣慰。她以20多張投影片提綱,親自開嗓唱腔和表演身段示範。內容涵蓋京劇近代發展的三大階段。
她先介紹京劇源起流派,角色分類示範:生、旦、淨、丑,因為京劇人物造型鮮明,具有強烈的劇場效果。她也說明民國京劇,梅蘭芳的梅派特色幾乎是京劇藝術的代名詞,但也有其它流派名角輩出,蓬勃發展,成為「京劇第一春」。魏海敏素有「一代青衣」美名,唱唸作工俱佳,一段梅派代表作《貴妃醉酒》的「功夫戲」,體現京劇的精緻化,繁複高難度的身段、感情豐沛的唱腔、配合摺扇的飛舞,馬上會令台下折服稱奇。
第二、介紹京劇的創新,魏海敏正是重要推手,把西方文學引入京劇。京劇在台灣1986年推出由當代傳奇劇場《慾望城國》鉅作,首創根據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改編。當年魏海敏飾演馬克白夫人,如今她親自主講重現如何塑造愛恨狂顚、心狠手辣的角色。因為台下學生熟悉這齣悲劇故事,馬上產生共鳴。此後,京劇的新興藝文形式大量湧入,在當時年輕人中掀起熱潮,並受邀到國際各地演出,她視為「京劇第二春」。
第三、跨界藝術創作興起,魏海敏11歲入團,13歲挑大樑主演,在戲臺上獨領風騷,扮演古今中外經典角色,讓戲迷百看不厭,在於她勇於嚐試改變,擴大表演領域。在演講中她介紹《慾望城國》之後的重要轉折點,包括1993年將希臘悲劇《美狄亞》改編為《樓蘭女》,她得面對全新沒有可以模仿的唱腔、身段的挑戰,依照許博允老師將西域民族樂曲、西藏梵唄等樂器取代京劇的鑼鼓配樂,她還開始自行編曲譜辭,吸收傳統養份揉合出屬於自己的創作。她也開始接納跨界合作,樂於拓寬戲路,塑造更複雜的角色,像是她演過《埃及艷后》、《媽祖》、《歐蘭朵》、清末《金鎖記》,跨界和文學、崑曲、西洋爵士鼓、現代新詩結合,也為未來京劇女伶塑造更豐富多元的從藝之路,開啓「京劇第三春」的帷幕。
14日,她和王海波相見歡談京劇傳承。王海波移民美國後,成為廣播名人,透過廣播介紹京劇。她以幽默風趣口吻,深入淺出解析,引領喜歡京劇的聽眾學著「看門道」聽戲。近年,台美兩地奔波侍奉老母,她待在台灣時,最喜歡到劇場看戲。打破一般人以為京劇凋零的刻板印象,王海波說,有時還買不到票;現代京劇可好看了,台灣年輕一輩水準不輸中國大陸。
魏海敏補充,隨著社交媒體傳播,現代年輕主角都有自己的粉絲群。今年6月,魏海敏也正式收了三位女弟子,國光劇團黃詩雅、當代傳奇黃若琳以及陳允雯等三名優秀青年旦角,為台灣京劇薪傳留下佳話。
王海波與魏海敏同屬「小海光」首期51個學生,所以同是「海」字輩。兩人談起海光「坐科」七年,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喊嗓練功,苦練毯子功、把子功、拉山膀、跑圓場,還要念學科,動不動就挨打;想起當年倒立、壓腿,同學之間呼天嗆地的情景就好笑。當然,現今要用愛的教育呵護啓發,體罰早不復存在。
王海波稱讚魏海敏從小就屬「祖師爺賞飯吃」的主角,而且勤奮至今不懈。這次受邀訪美演講,也是「第一人」的創舉。
亞洲文化協會是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轄下組織。由約翰.洛克斐勒三世創立,致力於亞洲與美國之間文化藝術人才的交流及培育計劃,透過提供獎助金給予視覺及表演藝術界人才或機構,贊助亞洲及美國之間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