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5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信宇編譯)就在幾週前,中共政府還在討論政府接管中國住宅房地產市場的宏偉計劃。如果中共要實施這樣的計劃,就只會暫時掩蓋危機,使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並產生新的問題。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中共政府提出的所謂「白名單」(white lists)。這些許可名單指定了一些住宅房地產開發項目,為其提供特別融資服務。與宏大的接管計劃相比,這些計劃對解決問題的作用更小,只能說是杯水車薪、為時已晚。
這個「白名單」計劃要求地方政府將轄區內失敗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確定為中國國有銀行特別貸款的候選項目。然後,銀行對這個名單進行審查,並向獲批項目發放資金。首輪貸款總額約1,236億元人民幣(約合172億美元),用於57個城市的162個項目,其中包括與陷入困境的私人房地產開發商有關的項目,如碧桂園(Country Garden)、融創控股(Sunac)和旭輝控股(CIFI)等。
根據中共發布的材料,該計劃將優先完成中國購房者預付房款、但因私人開發商財務困難而尚未完工的住宅樓建設。毫無疑問,與這些項目捆綁在一起的購房者會對這個消息拍手稱讚。
然而,從開發商倒閉這個更大的問題來看,這個補救措施無疑是杯水車薪。想想看,2021年,恆大首次宣布無力償還接近3,000億美元的龐大債務。從那時起,更多的開發商未能顯著增加未償還的問題債務總額,而其中最突出的案例就是碧桂園。
如果說中共的「白名單」方案是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的一步,那麼它們距離解決中國存在的金融難題還很遙遠。即使規模擴大兩倍、三倍或四倍,這種方法也會讓數千億的問題債務籠罩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之上。自2021年以來,這個沉重負擔一直持續不斷地制約著中國金融支持經濟擴張和增長的能力。
這個「白名單」措施也無法挽回購房者喪失的信心,他們通過購房把大量資產置於極大的風險中。中國政府將像過去幾個月一樣,繼續面對購房率下降的問題。更糟糕的是,需求下降可能會繼續壓低房地產價值。這些下降對家庭淨資產的不利影響將繼續制約消費支出,壓制人們對未來的總體信心,所有這些都將對整體經濟的增長前景產生不利影響。
這個「白名單」政策同樣無法解決繼續困擾房地產行業和中國經濟增長的過度建設問題。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共政權在2020年之前多年來對房地產開發的過度催化造成的。起初,為開發商和購房者提供寬鬆信貸的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參與滿足了當時民眾的迫切需求。然而,隨著需求的滿足,事實上在多年前,這種政策的延續造成了住房的過剩,有時甚至是強行配置在明顯不合理的地區。
然後,在2020年,北京突然取消了政府對房地產開發的政策支持,事實上這個轉變是如此突然,以至於高槓桿開發商和購房者都來不及調整。這就是危機四起的最初起因。如今這些過激行為依然存在。據官方統計,中國目前約有700萬套閒置公寓。特別是由於中國的人口在不斷減少,這些公寓將需要數年(如果有的話)才能提供足夠的現金流來償還為建造這些公寓而欠下的巨額債務。
多年來,中國政府除了眼睜睜地看著房地產形勢不斷惡化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做,而這次推出「白名單」方案是為數不多的積極行動信號。然而,人們清醒地看到,在官方多年來的猶豫不決導致金融和信心問題成倍增加之後,各種金融問題已經變得非常廣泛,僅僅依靠「白名單」是遠遠不夠的。
最近傳言的政府可能接管的激進前景可能會暫時掩蓋房地產問題,然而無法緩解債務過剩或房地產過度建設的問題。這些問題還會如滾雪球般地帶來許多新的問題,詳情請見我在《大紀元時報》2月22日發表的文章「中共極端方式應對房地產危機」(鏈接)。
作者簡介:
米爾頓‧埃茲拉蒂(Milton Ezrati)是紐約州立大學(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SUNY)布法羅分校人力資本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的特約編輯,亦是總部位於紐約的知名傳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入職Vested之前,他曾擔任Lord, Abbett &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和經濟學家。他還經常為總部位於紐約的《城市雜誌》(City Journal)撰寫文章,並定期為《福布斯》(Forbes)撰寫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將到來的三十年: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和我們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2014)。
原文: Beijing’s 『White Lists』 Are Certainly Not the Answer to China’s Property Crisi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