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53歲的關君玲(Guan Junling,音譯)已經太老了,不能再被工廠僱用了。但對於像她這樣的農民工來說,退休不是選項之一。
美聯社報導,幾十年來,農民工從農村來到城市尋找工作,他們在血汗工廠勞作,建造自己永遠買不起的公寓樓,為中國轉向經濟強國做出重要貢獻。隨著年齡的增長,第一代農民工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工作。但許多人經濟拮据,養老金微薄或幾乎沒有,不得不繼續工作。
「農村人口不存在『退休』或『養老金』這樣的東西。只能靠自己,努力工作。」關君玲說,「什麼時候你可以停止工作?真得直到你不得不躺在床上,什麼也做不了的時候。」
第一代農民工不如老年人 但為生存不得不繼續幹活
中國有三類養老金制度:公務員系統、企業職工系統、城鄉居民(涵蓋農民)系統。其中公務員最高,企業職工其次,城鄉居民最低。
中共的養老體系缺乏對快速老齡化農民工的支持。儘管中國第一代農民工現在已經到了退休年齡,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仍在從事高強度的勞動,因為他們的農村戶口使他們無法享受到城市工薪階層更好的退休福利,導致他們的社會保障金不足,平均在100元(每月少於14美元)和200元(約28美元)之間。農村地區缺乏足夠的養老金支持,大大推遲了農民工的退休時間。
第一代農民工是指20世紀70年代或更早出生的人。到2022年(有數據的最近一年),大約有8500萬人超過50歲,占所有農民工的29%,高於十年前的15%。由於養老金和健康保險有限或沒有,他們需要繼續工作。
關君玲現在從事打掃房間等保潔工作,且需要長時間工作才能積攢一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如果關君玲需要去北京的醫院看病,她就得自掏腰包。
中國農村社會學學者仇鳳仙在去年一次演講中介紹了她的研究,她表示,在2018年至2022年間,針對2500名第一代農民工進行的調查問卷中,約75%的人表示他們在60歲以後仍會工作。
年長農民工正受到多重打擊
年長的工人正受到年齡、受教育程度和經濟疲軟等多重打擊。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建築業工作機會枯竭,而工廠工作機會則因自動化和經濟放緩而枯竭。年齡歧視很常見,因此工作往往會流向年輕人。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張成剛說:「對於老年農民工來說,根本沒有職位。」
「現在的問題是,無論工資多低,只要有人付錢,你就會接受這份工作。」他說。
美聯社聯繫的一些招聘人員表示,老年工人工作效果不佳或患有潛在疾病。
許多人轉向臨時工作。去年年底一個寒冷的冬日,張子興(Zhang zixing,音譯)在北京郊區一個龐大的戶外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
他說,大約三年前,他已經55歲了,因為年齡原因,他失去了一份遞送包裹的工作。去年12月,他在建築工地安裝電纜,每天掙260元(約合35美元)。
關君玲曾在一家服裝廠流水線上工作,直到40多歲時被解僱。隨後,她在不同城市打過各種工,並於2018年來到北京。
她每週工作7天,部分原因是她擔心如果她拒絕工作,勞工機構就不會再打電話過來。
2月中國新年假期期間,她沒有回家探望家人,留在北京照顧一位老年婦女,因為這位婦女需要照顧,而她需要錢。
「人們或者想要受過教育的人,或者想要年輕人,而我不滿足這兩個要求。」關說。她中學輟學,因為父母只有足夠的錢來教育兒子。
「但後來我想,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我都必須活下去。」她說。
關擔心,到了55歲,找工作會更難。中國女性退休年齡是50歲或55歲,具體取決於公司和工作類型。男性是60歲。
為了家庭 沒有退休計劃
段雙柱(Duan Shuangzhu,音譯)在40多歲時放棄山西省養羊和養牛的生活,在北京一個社區裡撿垃圾已經有25年。他每週7天早上3:30起床巡視,每月收入3,300元人民幣(460美元),有一間地下室可供居住。
段的妻子留在農場,照顧孫子。段先生設法為自己、孩子和孫子攢錢,但從未向養老金繳納過錢,他將僅有的一點收入留給了家人。
仇鳳仙去年在一本書中發表一項研究。她發現,老年農民工到城市工作是為了改善孩子和其他親戚的生活,而不是他們自己。大多數人的儲蓄有限或沒有。
仇鳳仙在演講中說,大多數農民工的收入都花在孩子的婚姻、家庭和教育上。「基本上,他們直到55歲才開始為自己工作並為自己的晚年做計劃。」
68歲的段沒有退休的計劃。「只要我每天能工作,就足夠生存了。」他說。
「我並不是在富裕家庭長大,每天填飽肚子對我來說就足夠了。」他說。
但是,仇鳳仙的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可是,他們的孩子大部分在初高中時就輟學,讀到大專及以上的不到20%。63.5%的孩子成為了下一代農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