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呈工、寧芯採訪報導)此次中共黨魁訪歐,中國「產能過剩」及傾銷全球、破壞國際市場問題,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但習近平對此予以否認。專家表示,中共政權對電動車等行業給予巨資補貼,就是在搞社會主義的規模經濟,意圖以此占領國際市場,並藉此控制世界。
5月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徳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柏林的一場演說中表示,歐盟市場充斥著獲得大量政府補貼的中國電動車,「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保護我們的工業」。
兩天前,中共黨魁習近平在與法國總統馬克隆(Emmanuel Macron)及馮徳萊恩會見時聲稱,從比較優勢與全球需求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不存在。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對大紀元表示,習在否認歐盟的指控。「中國確實是產能嚴重過剩。最近,中共政府在推動所謂的『新質生產力』,電動汽車就是三個驅動力之一。中國大概有280多家各種各樣的電動車公司,年產能2700到2500萬輛,而中國市場最多只能消化1500萬到1700萬輛,產能明顯過剩。」
馮徳萊恩在三方會談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共政府對電動車、鋼鐵行業的補貼,對歐洲工業構成嚴重威脅,可能導致「歐洲去工業化」,「世界無法吸收中國的過剩產品」。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58.7萬輛,銷售949.5萬輛,產銷量連續9年世界第一。其中,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歐洲市場占38%。
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迅速增長,憑藉的就是價格優勢,即廉價傾銷。歐盟就此問題正在展開調查,以便決定是否對其徵收關稅。
中共擊垮對手的手法:不賺錢也銷售
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至2011年,中國製造的商品大量湧入美國,「中國衝擊」導致美國製造業至少失去了200萬個工作崗位。
入世20年後,中國全球商品出口總量已超過14%,「中國衝擊2.0」的衝擊力更大、面積更廣,對國際市場的破壞程度也更嚴重。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說,拜登(Joe Biden)絕不許歷史重演。
中共政府一直對其扶植的產業給予政策性補貼,疫情後為促進經濟增長,加大補償力度,並對製造業實施減稅、減費、低利息貸款等政策,從而推高了產能,造成中國衝擊2.0。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全球鋼鐵過剩產能逾5.5億噸,多數來自中國企業。
2023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創7年新高,年增36.2%,但價格較一年前卻下降了20%至30%;太陽能板便宜到可當籬笆用;還有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電動車。
據日經新聞調查,在五千多家中國上市公司中,2023年上半年獲得中共政府補貼的前十大企業中,有五家是電動車或電動車電池製造企業,且補助金額均逐年倍增。其中,比亞迪獲得補貼17.8億元人民幣,年增長近3倍。
美國智庫戰略與研究中心(CSIS)推估,中共政權投入1730億美元,用來補貼新能源汽車企業,希望占據該產業的主導地位。
今年2月,比亞迪推出一款混合動力車,其零售價格僅略高於1.1萬美元。能獲得如此高的性價比優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獲得了中共政府的特殊補貼。
謝田指出,中共政府通過政策性補貼,做大行業,並在國際市場上「搞低價傾銷,事實上就是要打敗外國的競爭對手。不賺錢,也要銷售,也要賣——就是為了把對手打垮。打垮對手以後,中共當然希望壟斷市場,壟斷天下。」
其實,中共搞的不是市場經濟,而是規模經濟,追求的是規模效益,目的是把企業做大、做強,具有絕對的壟斷力量。
他強調,「中共一旦壟斷了國際市場,一定會把價格再提上來。到那時,其它國家的汽車產業已經被它摧毀了,大家可能都沒機會反擊了——這就是中共的手法。」但是,「這是歐美不能接受的。」
全球貿易反擊
自中國加入WTO之後,中共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等低成本優勢,加之鑽相關貿易優惠的空子,使中國的廉價商品向世界傾銷,並形成了服裝、家電、家具「老三樣」在全球市場中占據相當份額。
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額,多年占據全球市場三分之一;自2006年,中國成為世界家具出口第一大國,目前產值為全球的35%以上;中國產家電中,洗衣機、冰箱的全球市場占比超過50%,空調超過80%,出口規模為世界第一。
2023年,中國貿易順差飆升,總貿易額順差約為8000億美元。
日本媒體刊文表示,所謂習近平經濟學,就是要把「產能過剩」的副作用向全球轉嫁,並試圖以高科技製造業填補房地產的大窟窿。雖然沒有幾人懂得何為「新質生產力」,但歐美都在警惕中共「輸出通縮」。
針對中國的產能過剩,產品傾銷世界,擾亂國際市場問題,川普在2018年執政後便開始採取制裁措施,拜登政府更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共的制約,並從經貿領域擴大到外交、國防,乃至意識形態等幾乎所有領域,還與日本、英國、歐盟等國際盟友聯合對抗中共,遏制其繼續破壞國際秩序。
4月8日,耶倫在美國駐華大使館警告中共產能過剩、向世界傾銷商品問題。耶倫在啟程前就警告說,中國的電動車企業依靠政府補貼而導致產能過剩,並衝擊全球市場,「扭曲了市場價格」。
2月下旬,美國商務部就中國產電動車的情報安全隱患啟動調查;4月3日,歐盟宣布對中國產電池板公司可能獲得補貼進行調查;4月17日,拜登呼籲大幅提高對中國鋼鐵及鋁產品的關稅,以遏制中共傾銷過剩產能。
目前大多國家的本國產商品都受到中國廉價商品的強烈衝擊,從而開始實施反傾銷舉措。印尼啟動了對中國進口的螺栓等商品的反傾銷調查,阿根廷在調查中國產電梯,英國在調查中國產挖掘機和電動自行車等等。
此外,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等新興經濟體也開始關注、應對中國在鋼鐵、陶瓷及化學品等領域的傾銷行為。
據非營利組織Global Trade Alert統計,自2023年初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宣布了70多項針對中共出口商品的干預措施。
面對全球的貿易反擊,中共財政部官員在4月8日的記者會上否認中國「產能過剩」,並聲稱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助於解決產能問題。中共黨媒刊文聲稱,美歐提「產能過剩」是打壓中國新能源發展,是維護霸權等。
「現在,中共面臨歐盟的反傾銷調查;習近平剛剛跟德國、法國分別會面,談此問題,但沒有進展。」謝田說,「中共還打算通過墨西哥,把汽車賣到美國;美國在積極準備立法,要徹底限制。其它一些發達國家,也對中共這種傾銷、占領市場的活動開始反制。」所以,「中共未來可能的選項很有限,市場也很有限」。
通過經濟手段達到政治目的
2023年,中共大力推進的「新三樣」出口增長了近30%,合計達1.06萬億人民幣。
據國際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報告稱,2024年中國電動車市場規模為3055.7億美元;至2029年,或將達到6742.7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2月的報導說,由於目前中國經濟持續下滑,消費不振,加之人民幣走軟,使得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正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專家警告說,中國的產能過剩,正在向全世界輸出通貨緊縮,各國都在對應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很多經濟專家認為,這對新興市場,尤其是對與中共有貿易關係的國家影響最大。
FIM Partners分析師表示,中共用了20年時間(自加入WTO起),摧毀了新興市場製造業的競爭對手,或將它們擠出全球市場;如今則威脅到包括先進國家在內的全球市場。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一書中寫道:「中共的科技發展不是為了加入世界高科技行列,與各國平等競爭,而是要用卑劣的手段把對手徹底幹掉,打垮西方的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從而稱霸世界。中共發展科技實力的目的是服務於其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是為了共產主義最終統治世界。」
謝田也表示,「中共一向是以經濟為先導,以政治為最終的目的。它以前的對外援助和投資一帶一路等,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經濟投資活動,都是有政治目的。」
「中共通過商品傾銷、占領國際市場等經濟活動,擴大世界影響力,壯大共產黨政權,稱霸世界。然後,再推進它的共產主義和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他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