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綜合報導)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美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共越來越擔憂自身安全,這有可能使中國走入一個與西方隔絕的時代。
路透社指出(鏈接),中共近幾個月內推行了一系列看似矛盾的外交、商業舉措,使觀察家們紛紛推測其背後的動機。
這些措施包括:聲稱要促進烏克蘭和平,卻又與侵略者俄羅斯舉行會談;歡迎西方領導人訪華,卻加劇了對台灣的武力威脅;討好外企首席執行官的同時,又採取了被視為扼殺中國商業環境的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釋出這些混合、矛盾的信息,可能是由於中共對自身安全的擔憂不斷加深。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說:「中(共)國面對的嚴酷現實是,從經濟到外交,現在安全勝過一切。」
吳木鑾說,對安全的壓倒性關注已經開始損害外交關係與經濟振興計劃,也無法讓北京在俄烏戰爭中試圖扮演更重要的地緣政治角色。
「儘管中(共)國說要對外部世界開放,但它已逐漸封閉起來。」吳木鑾說。
中共懼怕美國帶來的挑戰
中共去年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一再強調國家安全概念,整份報告中「安全」一詞竟出現了89次,並承認中共將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後來,習近平在兩會期間更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北京「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路透社指出,雖然自2012年習近平上任以來,國家安全一直是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但其前兩屆任期更多地關注國內問題,如異議人士、維權人士、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群體等。
在去年10月份的講話中,習增加了「外部安全」「全球安全」和「國際安全」的論述,分析人士認為,這預示著中共將傾全力應對美國的挑戰,這加強了北京對安全的癡迷。
中共堅持「安全第一」 已影響外交經濟
分析師指出,中共「安全第一」的立場已影響了最近的一些外交、經濟舉措。例如,中共試圖推動俄烏和談,但由於拒絕譴責俄羅斯這個親密的盟友和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反而受到全球質疑。
英國智庫「地緣戰略委員」(Council on Geostrategy)研究員帕頓(Charlie Parton)說,中共推動烏克蘭和平計劃也是為了它自己與美國的競爭。
他說:「北京不在乎它的調解是否奏效⋯⋯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把美國人描繪得很糟糕的機會。」帕頓指的是,中共稱美國及其盟友通過武裝烏克蘭煽動戰爭的火焰。
分析人士說,中共也試圖拉攏歐洲國家,進一步對抗華盛頓的影響力,但效果不彰。
他們指出,上個月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這似乎是一次友好的會晤,但在馬克龍離開幾小時後,北京開始在台灣周圍進行軍演,嚴重破壞了這次會晤的成效。
這一點,加上馬克龍在台灣問題上軟弱的言論,增加了歐洲領導人對馬克龍此行的批評,認為馬克龍是在討好北京。隨後,歐盟官員對中共採取了更強硬的態度。
北京對安全的關注也有可能導致中國在經濟上被孤立。
儘管中共官員不斷強調中國解除COVID-19封鎖後是開放的,但最近幾週,中共當局修訂了《反間諜法》,大幅擴大間諜行為的定義,並對一些在華外企採取了美國政府所說的「懲罰性」行動。
這一連串措施加上中國經濟並未出現所謂的「U型反彈」,使得幾十年來外企對中國市場的樂觀情緒土崩瓦解。相反地,投資者更關注美中競爭與地緣政治風險。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達利奧(Ray Dalio)就是一個知名的例子。今年早先,達利奧在個人LinkedIn帳戶上寫道:「(美中)如果越過紅線,將不可逆轉地把它們推向某種戰爭的邊緣。」
他特別談到中國的政治環境,指現在中共的治理是「更加獨裁專制」。「中國現在是一個高度管控的環境」,「這是一個反精英主義和支持無產階級的環境」。
達利奧談到中國青年創業階層的狀態時說,有人表示「夢想的失落」,有人說「好時光結束了」,「許多中國人正在離開或者想知道他們如何去其它國家」,「富有的中國人正在想方設法保護他們的財富和自己的安全」。
中共正限制海外對中國數據源的訪問權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鏈接),出於對美國智庫的警惕,中共當局開始限制海外對中國數據庫的訪問權,這將使中國更加封閉。
知情人士向《華日》透露,在一些基於公開信息的報告引起中共官員關注後,中共開始收緊對中國數據庫的訪問權,近一步控制有關中國的論述,其中包括總部位於上海的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
由於中共決策過程不透明,且缺少與中企及有關部門直接接觸的管道,許多西方智庫不得不使用開源數據,查詢有關採購、公司所有權和政策的資訊。但隨著美中競爭日趨激烈,這讓中共當局越來越擔心數據安全。
知情人士指出,一些報告使用開源數據,重點關注中共的軍民融合戰略,這是中共利用民間研究和商業部門以加強中共軍隊軍事能力的一項計劃。
一些中共官員稱,美國智庫利用開源數據進行的研究加強了美國政府對北京的強硬政策,例如,加強對中企銷售高科技產品的限制等。
《華日》指出,中共網信辦今年3月通知了多家中國數據提供商,要求限制海外訪問權。這些數據庫涉及企業註冊資訊、專利、採購文件、學術期刊和官方統計年鑑。
學術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已通知外國大學和其它研究機構,稱它們對知網數據庫的訪問將受限,從4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