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嬰幼兒每次睡覺前總要跟爸媽耗上半天,東翻翻、西滾滾,就是不肯把眼睛閉上,搞得父母七竅生煙,卻又無可奈何。然而,如果我們把「睡覺」視為孩子一天之中,與父母最長時間的分離,也許這樣就比較能同理,為什麼孩子那麼不喜歡睡覺了。
入睡前的孩子們都害怕,眼睛一旦閉上,就看不見爸爸媽媽了,所以他盡其所能的讓自己保持清醒,搖頭晃腦,大聲唱歌,都是在告訴父母:「我不想睡,我想念你們,還想多跟你們玩!」
人與人之間任何的分離,都會有個表達思念的儀式,而睡覺前由父母主導親子的暫時分離,就是「睡前儀式」的意義。
一場認真的睡前儀式,是為了讓孩子覺得安心,並且感覺一天在美好、幸福的氣氛中,劃下句點。
睡前一小時,先進行睡前儀式
睡眠儀式沒有標準方式,大致上的概念,就是在夜晚長睡眠之前一至兩小時,親子間有一些規律發生的活動(routine),比如:七點洗澡、喝奶、刷牙、七點半講故事或聊天、八點關燈、禱告、按摩、親親,然後睡覺。既然是「儀式」,盡量每天維持固定時間、固定順序、固定地點,讓孩子被制約,進入想睡覺的情境。
睡前儀式的活動中,盡量不要有太激烈的行程,比如:在床上格鬥大摔角、講超級好笑的笑話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禁絕有「藍光暴露」的活動,包括看平板電腦、手機、電視等。家裡若有LED白晝光的燈,也務必熄滅,改為黃色系光源。因為LED白光也含有大量藍光的光波,會讓孩子的大腦誤以為現在是白天,分泌較低的褪黑激素,導致入睡困難。
進行睡前儀式時,父母一定要專心在孩子身上,把手機收起來,放下所有雜事,專心享受親子時光。如果白天有處罰孩子,或者有對孩子吼叫、責罵,可在睡前再次重申,你已經原諒他,告訴孩子:「我愛你。」孩子有任何害怕的事,像是夫妻吵架,也可以在此時解釋清楚,讓孩子知道父母已經和好了,或者告訴他,爸媽吵架不是因為你不乖,並不是你的錯。
「用心付出」比「方法」更重要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道格拉斯.泰提(Douglas Teti)曾經研究睡前儀式的成功因素,發現祕訣就在於,母親是否有感受到寶寶微妙的動作,並且給予回應。
比如說,他觀察到一組容易入睡的母子,母親抱著六個月大的嬰兒餵母奶,只要寶寶發出聲音,母親就馬上回應:「It’s OK.」寶寶偷偷睜開眼睛瞄一下,媽媽總是微笑的看著他,這些回應都令寶寶安心,很快就睡著了。
另一個成功的案例,是當孩子對床邊故事失去興趣時,媽媽立刻感受到孩子的不耐煩,用翻頁、換一本書或停止說故事等方式回應。這些都可以讓睡前儀式事半功倍。
有位睡前儀式失敗的母親,努力讀著床邊故事,小孩不耐煩的跑下床,她還硬把孩子拽上床,堅持把故事講完,整個睡前氣氛糟糕透頂,最後孩子當然不肯睡覺。其他失敗的原因還有:自己滑手機,眼神與孩子沒有接觸;放孩子不喜歡聽的音樂、故事;甚至有媽媽放語言教學音檔。這些都不是睡前儀式的好主意。
嬰幼兒睡眠訓練:給父母一些喘息時光
我必須強調,並不是所有家長都需要執行睡眠訓練。如果父母和寶寶的睡眠之間,沒什麼嚴重的相互干擾,媽媽半夜親餵母乳一點也不困擾,翻個身可以繼續睡覺,這種情形下,根本就不需要刻意訓練。
對於不同時期的嬰幼兒,睡眠訓練的重點也不一樣。
小於三個月
千萬不要寶寶一出生,就想訓練他自行入睡。根據羅馬大學教授奧利維耶羅.布魯尼(Oliviero Bruni)的研究,想要建立寶寶自行入睡模式,在三至六個月之間訓練,似乎是比較好的時機。他發現三個月前就開始訓練自己睡過夜的寶寶,到一歲時半夜醒來的頻率反而較高,睡眠品質沒有比較好。如果三個月之後才開始訓練,效果就好得多。
提供一些讓父母們輕鬆點的方法:
1.躺著親餵母奶,不要坐著餵。
2.邊餵邊休息,睡著也沒關係。
3.母嬰肌膚貼肌膚,最多穿一件衣服,要是天冷就開暖氣。
4.寶寶的胃大小不同,兩至四個小時吃一次都有可能,不要強求,順其自然。
5.瓶餵的寶寶,可以使用奶嘴當作安撫。
三至六個月
三至六個月,是可以開始試著做嬰兒睡眠訓練的時機。如果媽媽已經被折磨三個月,覺得很痛苦,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不要讓寶寶邊喝邊睡。在寶寶想睡但仍醒著的時候,就把他放在嬰兒床裡。如果寶寶睡著的時候在吃奶,醒來就期望自己在吃奶;如果寶寶睡前最後的記憶是在媽媽懷裡,醒來會期望自己在媽媽懷裡。所以,趁寶寶還醒著的時候,就要將他放在該睡覺的地方。
2.剛放下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哭,可以抱他,搖他,讓他情緒穩定,但仍要在寶寶還沒睡著之前,就將他放進嬰兒床。
3.試著半夜不要餵奶。如果寶寶哭,可以拍拍他,但暫時不餵奶,看看他的反應。若寶寶撐不了飢餓,夜奶還是可以餵,但是逐次減少三十至五十毫升的奶。或者可以在爸媽快就寢前加餵一餐,但不要刻意增加太多,以免胃食道逆流。
4.寶寶半夜哭鬧,可以先試著讓他安撫自己。若寶寶半夜會怕,請平靜的安撫他,小聲哼歌或說話。切忌心浮氣躁、搖晃太劇烈、拍打太大力……這都會讓他更緊張。
5.可以使用奶嘴。
六個月至三歲
六個月之後,有些寶寶會進入「分離焦慮」時期,當初可以自我安撫入睡的寶寶,突然間變得非常黏人,不肯自己睡,睜開眼就一定要找媽媽。這時父母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每天就寢的時間固定。
2.建立良好的睡前儀式。
3.可以使用玩偶、安撫巾或安撫被。
4.半夜的分離焦慮如果哭得太嚴重,可以握著他的手,同樣保持平靜,不要講太多話或開燈,握到你覺得寶寶平靜下來為止。
5.對於嚴重分離焦慮的孩子,若訓練兩週依然成效不彰,或許放棄訓練,回到親子共眠較好。畢竟讓寶寶得到足夠的安全感,直到他可接受的年齡,總比每晚拚老命,親子一起流淚來得輕鬆。
睡眠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合你家的答案
數據歸數據,科學歸科學,當我在診間解決寶寶睡眠問題時,仍會先把重點放在父母身上。我會觀察今天這位母親本身個性是焦慮的,還是冷靜的?父親在寶寶睡眠的問題上,又抱持著什麼態度?這家庭對睡過夜的標準是什麼?寶寶是否有親餵母乳?這些問題都是我給予睡眠建議之前,所需的重要資訊。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也必須尊重寶寶的先天氣質,以及他的依附感需求程度,來決定最終的目標。比如說,有些寶寶只要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就感到安全,這樣當然是隨便訓練一下就搞定了;但其他寶寶可能要看到媽媽才能入睡,有些則要摸到媽媽才能入睡,有些得要抱到媽媽,甚至吸到乳房才感到安心。
所以父母要根據自己寶寶的需求,設定彼此都能接受的界線,看寶寶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安撫而自行入睡,這些都是要嘗試過才知道。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編自《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超人氣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暢銷增訂版】》,時報出版提供)
.父母必看 三招可建立堅不可摧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漸行漸遠 身為父母「批評適可而止」
.寶寶哭不停 新手媽媽別緊張 先觀察再照護
責任編輯: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