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發育速度是驚人的——能從一個三毫米的神經管(neural tube)尖端發育到超過1000億個神經元,重量達1.3公斤(2.87磅)。
大腦發育的長足進展發生在胎兒期和幼兒期。這段時期既是思維發展的機遇期,也是神經脆弱的時期。
一項新西蘭的縱向研究表明,從胚胎到生命的初期暴露於空氣污染中,可能對認知、行為和情緒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
鑒於這些健康影響,了解如何通過飲食和非飲食措施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是有幫助的。
空氣污染與兒童心理健康
這項發表在《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雜誌上的研究指出,室外空氣污染是威脅健康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成人暴露於空氣污染與負面的心理健康影響之間存在聯繫,但人們對於早期暴露如何影響兒童卻知之甚少。
為了深入了解污染對這一年齡段的影響,研究人員分析了新西蘭1265名兒童從胚胎到10歲的數據。通過兒童的家庭住址,他們估計了空氣污染水平以評估暴露情況,並將其與心理健康結果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了幾個關聯:
– 胎兒期和出生後持續的高水平暴露與注意力問題相關。
– 胎兒期更高的暴露與更高的藥物濫用率相關。
– 學齡前期間暴露的增加預示著較低的教育程度、行為問題和藥物濫用。
– 兒童期暴露的持續升高與更高的藥物濫用風險相關。
潛在因素
在假設可能導致這些關聯的因素時,研究作者提出,在胎兒期和幼兒期敏感時期的空氣污染暴露,可能破壞神經發育路徑。其它推測包括累積假說(涉及持續的高暴露)和關鍵窗口假說(涉及在特別重要時間段内的暴露)。
作者還指出,結構性和功能性的大腦變化可能導致觀察到的結果。一篇同時期在《環境研究》雜誌上發表的系統綜述支持這一假設。在查閱了26篇研究論文後,作者發現,胎兒期接觸存在於污染中的神經毒素,可能與兒童和青少年不同腦區域的血流量減少有關。由於血液向組織輸送氧氣和營養素,血流量減少可能導致大腦功能不佳。存在於污染中的神經毒素還可能導致某些腦結構體積的減少。
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根據Dining with Nature的註冊營養師阿德雷特‧達納‧霍克(Aderet Dana Hoch)的說法,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可以減少空氣污染引起的氧化應激。
當身體內的自由基和抗氧化劑失去平衡時,就會發生氧化應激。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對電子的含氧分子,這使其容易與其它分子反應並在體內造成傷害。
抗氧化劑是能夠向自由基貢獻電子的分子,使其更穩定,減少損害的可能性。
霍克說:「為了對抗空氣污染引起的氧化應激,應優先選擇富含關鍵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硒、β-胡蘿蔔素、鋅和類黃酮)的食物。」她提供了以下例子:
– 漿果,如藍莓、草莓和覆盆子,富含維生素C和類黃酮。
– 鱷梨,富含維生素E。
– 綠葉蔬菜,如菠菜、芝麻菜和瑞士甜菜,是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的極佳來源。
– 堅果和種子,是維生素E、硒和鋅的良好來源。
根據Flawless Bloom的註冊營養師雪莉‧鮑爾斯(Shelley Balls)的說法,地中海飲食是一種富含抗氧化劑和抗炎的飲食,可以促進最佳健康狀態並減少與空氣污染相關的氧化應激。
她告訴《大紀元時報》,這種飲食包括大量的魚類、豆類和堅果等優質蛋白質(Lean Protein) ,以及天然穀物、水果、蔬菜和橄欖油等健康脂肪。
她表示:「老實說,我建議每個人都遵循這種飲食,不僅僅是孕婦,以促進健康並降低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2019年發表在《血液循環》(Circula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地中海飲食能夠減少空氣污染暴露帶來的有害後果的證據。長期暴露的影響之一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因此作者研究了這種飲食是否可能降低這種可能性。在評估了超過50萬人的數據並跟蹤了17年後,他們發現地中海飲食可以顯著預防因空氣污染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充足的營養攝入
《毒理學與環境健康雜誌》(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描述了營養缺乏是如何以各種方式加劇空氣污染影響的。例如,維生素A、鐵或碘缺乏會增加對有毒化合物的敏感性,維生素C缺乏會增加氧化應激。
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營養水平。《營養素》(Nutrient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綜述發現,遵循地中海飲食的人營養和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的風險較低。
支持解毒過程的食物
「在考慮如何減少空氣污染的影響時,重點應放在具有天然解毒屬性的食物上。」霍克說,「這其中尤其包括支持抗氧化酶——穀胱甘肽的食物,它在肝臟的解毒功能中發揮作用。」
她說,這類食物包括大蒜和洋蔥等蔬菜。其它具有解毒作用的蔬菜包括十字花科蔬菜,它們含有富含硫的化合物——硫代葡萄糖苷,如西蘭花、花椰菜、布魯塞爾芽菜(抱子甘藍)、捲心菜、羽衣甘藍和芥菜。
一項發表在《癌症預防研究》(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的來自中國的臨床試驗,測試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每日飲用西蘭花芽飲料的效果。12週後,作者發現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的飲料有助於身體排出更多的污染物苯和丙烯醛。
它還在參與者的上呼吸道誘導了核因子紅細胞2相關因子2(NRF2)。NRF2調節參與解毒毒素和致癌物相關的基因表達。
霍克說:「一個通用的經驗法則是,增加新鮮農產品和富含纖維的食物的攝入量。」
減少污染暴露的非飲食措施
獲得內科和兒科肺病專業認證的英德帕爾‧蘭德哈瓦(Inderpal Randhawa)博士,在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表示,空氣污染與影響肺部、心臟、腸道、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炎症相關。他建議密切關注室外空氣質量,並在污染水平高時限制戶外時間——特別是孕婦在產前期間和幼兒在早期成長階段尤為重要。
他還建議,在高污染環境中佩戴口罩,並指出孕婦可能從高質量選項如N95口罩中受益更多,這些口罩提供95%的空氣污染物防護效率,由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監管。
美國肺臟協會警告說,室外空氣污染可以通過打開的窗戶和未適當過濾的空調系統進入家中。此外,室內空氣含有許多污染物,包括二手菸、家用化學品、香氣和燃氣灶產生的二氧化氮。解決室內污染的最佳方法是去除化學品來源,而每天開窗通風15分鐘並使用過濾室內污染物的設備也有幫助。
雖然公共衛生部門對污染的關注多集中於室外毒素,但室內污染同樣成問題。室內污染物可能來自家具、不粘炊具和乙烯基地板等家居用品中的多種化學物質。採取措施減少室內化學物質暴露可能有益於認知健康。
美國肺臟協會建議在家中使用適當的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系統,指出它可以顯著減少室外污染、室內過敏原和灰塵。
蘭德哈瓦說:「HEPA過濾器的效果取決於設備質量以及清潔和更換過濾器的頻率。總體而言,大多數HEPA過濾器質量良好且有效。」◇
原文「Protecting Young Minds: Nutrition and Habits That Counter Pollution’s Effect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