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不僅會讓家裡變得髒亂,還可能成為健康的隱形威脅,過敏性鼻炎、氣喘,甚至腦霧都可能是黴菌促成。在本文當中,微生物專家教大家防黴除黴的有效方法,並推薦必備清潔用品。
台灣國立嘉義大學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王紹鴻在新唐人電視臺《健康1+1》節目中表示,近年來,黴菌引發的中毒事件屢見不鮮。影響較大的例子包括2004年寶路狗糧受黴菌污染,單在台灣就有約6000隻狗出現腎衰竭。去年3月,日本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驗出真菌毒素軟毛青黴酸,過百人食用後死亡。
環境中的黴菌
除了黴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居家環境中的黴菌污染也不容忽視。王紹鴻表示,在潮濕環境下,黴菌毒素容易誘發過敏,甚至嚴重氣喘症狀。他引述研究指,在老舊而潮濕的房子裡,建築物上的黴菌會向空氣釋放真菌毒素。這些真菌毒素以氣溶膠的方式懸浮在空氣中,並被吸入體內,影響居住者的健康。
今年發表在《毒理學》(Toxicology)期刊上的研究綜述更指出,環境中的真菌毒素可以穿透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誘發神經炎,可能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家中哪些地方容易長黴菌?
黴菌可以出現在家中的各個角落。王紹鴻提到,只要濕度夠高,滿足基本營養需求,黴菌就有機會生長。
浴室、廚房
浴室、廚房非常容易長黴菌,特別是在料理枱、有矽膠以及擦拭不到的地方。這些地方濕度比較高,而且積聚了清潔身體時的有機物質,或廚房的食物殘渣,它們可以成為黴菌的養份。
家具及牆壁的邊邊角角
臥室、起居室的家具、牆壁及天花板上也可能有黴菌。以衣櫃為例,木頭上的漆有可能成為黴菌的營養來源。在濕度高及空氣不流通的情況下,壁櫥背面或邊邊角角的地方,都會產生黴斑。如果黴菌生長在隱蔽的地方,那麼我們雖然能聞到黴味,但是看不到黴斑的存在。
地下室
家中地下室通風不良,容易有水分積聚,特別是木板牆容易產生黴菌。
盆栽及沉水盤
盆栽的土壤以及盆栽下面的沉水盤也是黴菌容易滋生的地方。王紹鴻建議,如果有綠色植物,記得經常曬太陽,如果土壤發霉要及時換土。
電器
冷氣機容易凝集濕氣,室內的空氣亦充滿了我們的皮屑,是黴菌營養的來源。
洗衣機長年納水,也會長黴菌,建議至少每年請專家來檢測,自己也可以買一些除黴劑,放進洗衣機裡清洗。
洗碗機及烘乾機長黴菌令人意想不到。雖然在洗碗和烘乾時溫度會升高,但並不能完全殺死黴菌及孢子。尤其是不直接接觸高溫的橡膠貼面,孢子可以一直存留下來。
烘乾衣物的時候,王紹鴻建議使用一些去除靜電的毛球、紙張,因為靜電使衣物更容易吸附真菌毒素。烘乾完後最好能讓衣服曬太陽,消除靜電的同時,破壞包含真菌毒素的生物氣溶膠。
如何預防黴菌滋生
房間有黴味,表示潮濕度太高。有研究顯示,空氣流動有助增加蒸發和對流,令室內瓷磚等表面乾燥,這樣可以讓黴菌孢子無法萌發,抑制黴菌生長。
除了注意通風之外,相對濕度在60%以上的時候,一定要開除濕機,再搭配空氣濾清器,這樣對清除環境中的真菌孢子、真菌屍體,或真菌所分泌出來的毒素都有幫助。
安全除黴方法
如家中牆壁或者矽膠發黴要怎樣移除?坊間有很多除黴劑,有噴霧型、泡沫型,王紹鴻提醒大家,使用任何除黴劑,都不能夠混合其它清潔劑或者殺菌劑使用。如果沒有除黴劑,亦可以利用漂白水。
牆壁、矽膠除霉:漂白水法
1、漂白水1:100比例稀釋
2、廚房紙巾浸濕後敷在發霉處靜置1~3小時
3、用海綿刷或菜瓜布刷洗
如果發黴嚴重,可以用1:10的高濃度漂白水清潔。請注意,使用高濃度漂白水浸泡發霉位置時,人要離開房間,以免漂白水釋放的刺激性氣體傷害呼吸道黏膜。@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張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