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專業醫師發現,照顧長輩時,晚輩有很多會輕忽的地方。本文以幫老人包尿布爲例,教大家如何將心比心的去體察長者的感受,採用合適的方法應對照顧上出現的問題,達到一舉數得、多方獲利的效果。(接續上文)
幫助老爺爺脫離尿布 老人家恢復笑容
老爺爺從沒正面承認過他對包尿布這件事情的介意程度,但既然我從事居家醫療,無論如何,我總是想讓患者嘗試脫離尿布。
於是,我協調醫護人員和家屬開始幫老爺爺做訓練,先從用復健褲取代尿布,接下來是訓練要自主性的每小時去上一次廁所,接著日間就不使用復健褲,靠著頻跑廁所解決問題,只有在夜間睡覺時才穿一下復健褲。
做到這個地步後,老爺爺終於願意再走到前頭的店面。他開始東看西看,不時跟來店裡的老客人、老鄰居聊天。他的話多了,臉上的笑容也回來了。
黃伯伯內心的尷尬和打擊
故事說到這裡,我抬頭看看黃伯伯的三位兒女,他們臉上有若有所思的表情。
我進一步問:「大家多少都有在眾人面前演講的經驗吧?還記得第一次上台時,有沒有覺得自己手腳僵硬,就像一個機器人呢?所以我們的感覺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表現。當然,老人家也是這樣的。」
我沒說出口,但在那當下應該大家都已經體會到了。
老父親雖然需要兒女們的照顧,可是對當事人來說,他還是一個父親。當父親一輩子的人,現在要被脫衣脫褲,清潔身體,在尊嚴和權威上已經有所損失,更不要說還控制不住,尿在地上或床上。家人們在幫忙換尿布或床單的過程中,一定也需要他動動腳,或抬高屁股。
家人們可能只是急著將現場處理好,但對老父親來說,這其中的尷尬和心理打擊,真不是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輕易帶過的啊。
想到這裡,黃伯伯的兒女們馬上你一言我一句的對老父親說:「爸爸,你別怕,我們都沒有嫌棄你的!」
看到這一幕,我真是又感動又好笑,其實這幾位都是孝順的兒女,在他們親手照顧的過程中,沒有嫌棄之心,老父親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呢?只是尷尬就是尷尬,這是本能的反應啊。
不愛包尿布? 讓長輩每小時上廁所解尿
於是,我再把家屬們的注意力抓回來:「太棒了!到這裡,我們算是達到初步的共識,接下來要做第二步,就是我們來想辦法幫助你們的父親不會尿床或尿褲子。」
我們先討論避免尿褲子這件事。我向黃伯伯說明其實每個人的膀胱有一定容量,當年老了,膀胱內可以蓄積的空間變少是正常現象,所以年紀大了的人應該要每小時主動上一次廁所,就算沒有尿意,也該嘗試著尿一下,這樣可以減少來不及趕到廁所而尿在褲子中的狀況。
我問:「黃伯伯,你願意每小時就去尿一次嗎?」
他的孩子們比他急著回答:「我們每次叫他去尿尿,他都說還不想尿,就不想去廁所了。」
我對家屬們搖搖手:「請讓伯伯自己說。」
被好幾雙眼睛盯著看的黃伯伯慢慢開口:「即使還不想尿,也要去廁所坐,對嗎?」
我點點頭:「是的,我家小孩念國小三年級,正是好玩的年紀,好幾次都因為玩得太瘋而忘記去上廁所,導致後來好幾次在衝往廁所的半路上就尿出來了呢,所以忍不住尿出來,與年齡無關,老人、小孩都一樣啦。一段時間就要主動去一下廁所尿尿。」
聽我這麼說,黃伯伯才終於點頭:「好,那就試試看。」
包尿布夜眠還尿床? 半夜幫長者換尿布
接著是夜間睡覺尿床的問題,家屬們說:「其實睡覺都有包尿布,可是包一整夜的尿量多,尿布吸收不了,會流到床上。」
我問:「那麼半夜換一次尿布,應該就解決了。為什麼要等到尿多到溢出來呢?」
聽我這樣問,家屬們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說:「對啊,我們怎麼都沒有想到。」
我說:「我們照顧小嬰兒的時候,也會半夜起床,看尿布上顯示的尿量多少的顏色來判斷尿布是不是該換了,對吧?既然照顧孩子會這樣做,那麼,照顧老人應該也是可以這樣做的啊。再說,對我們成年人來說,本來就有習慣半夜要起來去上一次廁所,那就剛好起床尿尿時去巡視一下老人家的狀況,趁機換一下尿布,就可以大大降低尿床的機率了。」
那天,黃伯伯一家開開心心地回去了。臉上少了擔心,但多了一種想要努力看看的決心。
- ●●
我相信這是有心,也有愛的家庭,一定能讓黃伯伯受到更妥適的照顧,而這也是長期照顧裡面最珍貴的精神。
其實,在我看來,關於照顧長輩的晚年,醫療和藥物只能算是其中的小角色,更關鍵的因素,還是照顧者的心態和照顧知識。只要我們能將心比心地去理解被照顧的長輩,根據他的個性,去應對照顧上的問題,更進一步採用合適的方法,做出生活上的調整與改變,那麼,對老人家、家屬和醫療單位來說,就能達到一舉數得、多方獲利的好結果喔。(完)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5/02/id14430114-b348bbe9d486eaff564a2155a94e6d13-450x572.jpg)
(本文摘編自《「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寶瓶文化提供 )
推薦閱讀
日本經驗:照顧不勉強 別對照顧者說加油
40歲大腦開始退化!做對5件事活化大腦 防失智
失智者出現幻覺、錯覺 最佳應對:與他情緒共舞
責任編輯: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