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家鄉 傳承記憶

洛杉磯台僑紀念二二八 守護人權與自由

【2025年02月24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什麼是二二八?二二八事件將屆滿78周年,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和平紀念日,抑或是放連假的機會,但對於台灣人權與自由抗爭者而言,這是一個無法忘卻的傷痕。犧牲者已逝,受難家屬逐漸衰老凋零,世代交替下,大洛杉磯台灣會館用演唱、點燈與說故事等形式紀念二二八。

本月22日(週六),大洛杉磯台灣會館舉行了二二八事件78周年追思紀念會。民眾依序拿起蠟燭,在台灣地圖上「點亮」自己的家鄉,為台灣的人權自由點一盞燈,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默哀,也為台灣的未來祈福。台灣會館合唱團演唱了《台灣》和《台灣百合》等歌曲,紀念逝世受難者。

2025年2月22日,大洛杉磯台灣舉辦二二八78周年追思會,全場為受難者默哀1分鐘。(徐曼沅/大紀元)
2025年2月22日,台灣會館合唱團演唱歌曲,紀念逝世受難者。(徐曼沅/大紀元)

「不義遺址的保存」

二二八系列活動總召集人李賢群介紹今年活動主題「不義遺址的保存」,並播放台灣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以及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藍士博的演講,讓民眾了解歷史場域保存的重要性。李賢群表示:「這不僅是普通的建築空間,它承載著歷史的意義,是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場域。不義遺址的保存,不僅是國家承認過去的錯誤,更是全體人民共同的記憶。」

2025年2月22日,大洛杉磯台灣會館9號會議室展出台灣「不義遺址」的相關資訊。(徐曼沅/大紀元)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9號會議室自2月15日開始也展出台灣「不義遺址」的相關文件與影音資料。在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台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大量逮捕、槍斃、失蹤事件,死傷人數眾說紛紜,在台北、台中、高雄與南投等地,都發生了重大的血腥鎮壓,而這些地方在近年逐漸被認證為不義遺址。

將歷史傳遞給下一代

台灣會館執行長林榮松希望透過各種多樣的方式,讓二二八這段歷史與現代社會產生連結,並共同推廣人權與法治正義的價值。自2018年以來,已有逾4,400名可能的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名單被確認,但仍有很多受難家屬對二二八噤若寒蟬。

二二八事件導致大量台灣籍政治、文化菁英遭到逮捕、槍斃或失蹤,造成台灣人才斷層,台灣民眾也因此對政治感到恐懼與冷漠,社會氛圍長期處於壓抑狀態。林榮松認為這也是台灣本籍居民與外省籍居民之間族群隔閡與認同差異的原因之一,他希望紀念二二八事件能逐步從撫慰家屬,轉向更廣泛的教育推廣,將歷史傳遞給下一代。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紀欽耀伉儷、副處長陳令欣及洛僑中心主任鍾佩珍也到場參與紀念。紀欽耀表示,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台灣民主發展的契機,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台灣人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希望年輕世代也能體會今天的自由與人權是前人奮鬥的成果,「自由不是免費的」(Freedom is not free),也期待所有台僑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價值。

「兒童認識二二八」

台美小姐也於同時段在大洛杉磯台灣會館以中英文雙語說故事,以繪本、童書和孩童分享二二八歷史事件,讓台美後裔了解阿公阿嬤們的故事。

2025年2月22日,大洛杉磯台灣邀請台美小姐以中英文雙語,向兒童述說二二八故事。(徐曼沅/大紀元)

台灣會館副董事長吳兆峯表示,「兒童認識二二八台灣工作坊」活動已邁入第八年,原是為了配合二二八追思會,為家長們提供的「托兒」服務,但卻逐漸成為一項特色,也是世代傳承的一項成果。

吳兆峯以自家女兒為例,小孩們從「聽故事」到幫忙「說故事」,且開始協助與更小的台美後裔一起做遊戲、分享二二八的故事。吳兆峯認為小孩們的理解能力很強,如《二二八小水牛》是以動物擬人對話,藉由農場裡的動物們回憶二二八當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雖然題材有些沉重,但卻能讓兒童從中認識歷史;他也期待,二二八不再是台灣人的悲劇,而是台灣人跨族裔、跨世代與世界互動的契機。◇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