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飽受憂鬱症苦惱時,該不該接受心理諮商?不少人出於各種原因而猶豫,或因負面解讀而排斥。一位過來人在本文分享,在專業導引下,療癒心靈的歷程:先開啟「自我覺察」之門,最後體會到「自我照顧」是畢生學習的課題。
覺察並撫慰內在小孩 啟動自我療癒之旅
如果你問我,幾次諮商下來,最讓我感動的是什麼?
我會對你說,最感動的,其實都不是我去談了什麼議題而受到解決,而是我終於有了機會可以去看見,內在很深很深的那個自己。看見他的感受,他的需求,他的脆弱,而因為「看見」了,所以能好好地被安撫、擁抱。
試著與自己的內在小孩說些話吧!你可以告訴他,你知道他的際遇。開心的時候,想為他慶祝,悲痛的時候,想為他拭淚。
當我們的內在有機會被同理,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陪著自己,而且給出的安全感,是別人無法剝奪的。
而諮商到後來,我發現與心理師談論的經常是自己的生命議題。
有些議題不見得能在一學期六次的次數解決,也有些議題是途中才冒了出來,所以我選擇讓諮商成為習慣,不斷地了解自己,也在了解自己過程中,療癒受傷的心。
記憶猶新的是,我在大二下時,家庭經歷了一些風波。當時,每週一次的諮商是我唯一可以暢談自己內心話的時間。
學習「自我照顧」 畢生的重要課題
我也是因為有了諮商作為生活的支持,才漸漸長出一點點的力量,熬過一天一夜。
在那學期的最後一次諮商中,心理師對我說:
「經過這次的諮商,我感覺得出來,你一直很努力地希望保護自己,還有照顧別人。好多的議題在你的生命中,壓得你喘不過氣。你經常感到很孤單,也很無助。
「雖然這次諮商完,不能保證所有事情都不會再發生,但請你一定要好好地照顧自己,多多把自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那時候聽完,我覺得一股暖流流進我的心中。
已經好久沒有人提醒我,自己是很重要的,要好好珍惜、寶貝自己。因為不管世界如何現實、殘酷,自己永遠是唯一可以陪伴自己一輩子的人。
過去的我,經常在自己都還跌跌撞撞時就想照顧別人、維護大局,但往往卻把自己遺忘在後頭,任由他遭受風吹雨打。
從此之後,「自我照顧」便成為我開始「學習」的事。
原來把自己照顧好,也是要學習的。如何讓自己能夠平安、健康地穩健生活,從來就不是一件天生就會的事,但或許多數時候,我們都覺得那不是一件需要刻意的事情。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那真是畢生重要的課題。
求診 為了讓人生的路更好走一些
「我是不正常的,所以我來到醫院。」這句話是我想特別標註出來,送給也同樣在接受治療,或還在猶豫要不要步入身心科的你。
沒有一條河流是完全筆直的。它們之所以彎曲,是因為每個流經的地方阻力不同,它們不會硬要選擇一個看似最短,實際上,卻難走又阻礙的路去經過。
同樣地,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面對自己的心理困擾,當我們需要時,藉助一些治療來幫助我們降低阻力,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夠好或不夠堅強;相反地,我們努力地讓自己人生的路更好走一些,僅此而已。
人生的議題,我們終將需要面對。我們可以選擇疲憊不堪地去回應,也可以選擇慢慢地先讓自己充電,再去化解。
如何選擇是每個人的自由,但能活得更幸福、自在一點,是我們共同追求的。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憂鬱世代:頂大生如何走出升學牢籠、社群競逐及自我價值困惑的憂鬱症》,寶瓶文化提供>
.運動可治抑鬱和焦慮?研究:比藥物更有效
.抑鬱症10人中就有1人 這些症狀拉響警鐘
.研究:一療法讓抑鬱減少4至6成 效果遠超藥物
責任編輯:王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