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吐真言」是真的嗎? 專家這麼說

【2024年09月05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人們常說:「酒後吐真言。」有些人在幾杯黃湯下肚後,似乎會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些可能是他們在清醒時不願意或不敢說的。那麼,「酒後吐真言」是真的嗎?對此,有專家表達了他們的看法。

據生活科學(Live Science)網站報導,針對喝酒是否會讓人變得比較誠實,有專家說,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yes」,也可以是「No」。

美國國家酒精濫用與酒精中毒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的流行病學和生物測定分部主管懷特(Aaron White)表示,酒精會讓人比較可能說出心中的話。

他說:「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事實。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是你在酒醉狀態下認為的事實。」

因此,有比較高的可能性,人們會在喝酒後說出心裡的話,但也有可能他們會說出一些感覺真實的話,但在清醒時卻不會認真對待。比如說,某人在酒醉時說要搬家或辭職,但隔天早上清醒時就把這些話收回去了。

儘管目前尚未找到有關酒精如何影響誠實的研究,但有關酒精對個性、情緒和認知能力的研究有助於支持上述觀點。

在201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參與者在喝酒之後在個性上的最大改變是,他們變得外向許多。

雖然酒精可以幫助人們融入外部世界和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懷特表示,酒精對情緒的影響會讓這些想法變得更加反覆無常。

酒的示意圖。(Fotolia)

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心理學教授賽耶特(Michael Sayette)說:「我們通常發現喝酒會強化我們的情緒。」

他說,在比較愉快的互動下,我們比較會笑,說話也比較大聲;但在比較不愉快的情況下,我們也比較可能哭泣。

這些高漲的情緒可能會促使人們說出自己清醒時的想法,但也可能使人們陷入不穩定的狀態,說出一些不是真心實意的話或事後深感後悔的話。

賽耶特說:「因為酒精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和感情,所以行為也發生改變就不足為奇了。酒精會導致我們的行為變得比較極端。」

此外,酒精也會抑制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也就是會產生恐懼和焦慮感的結構。當人們清醒時,杏仁核通常會發出警告訊號來阻止人們說出或做出可能造成社交失態的事情,但在喝酒之後,這些訊號會受到抑制。

那麼,「酒後吐真言」是真的嗎?

當然,人們可能在喝酒後說出真話,但也有可能說出言不由衷以及事後會後悔的話。酒精對心的影響實在太複雜,無法對誠實產生黑白分明的作用。

懷特總結說,可以肯定的是,酒精不是吐真藥(truth serum,能使人吐露實情的麻醉藥)。

一名酗酒的男子。(Fotolia)

雖然喝酒不一定能讓人說真話,但先前有研究發現,少量飲酒有助於改善外語能力,讓人們說得比較流利。

據《時代》雜誌報導,在這項發表於2017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在荷蘭馬城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求學的50名德國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他們的母語是德語,但該大學以荷蘭語教學,所以他們必須學習荷蘭語並參加考試。

這些參與者每個人都與訪談人員以荷蘭語進行為時兩分鐘的閒聊。在訪談之前,一半參與者被要求喝水,另一半被要求喝酒,酒的份量取決於參與者的體重。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與訪談人員閒聊的內容錄音下來,再請兩名母語是荷蘭語的人評分。他們並不知道哪個參與者喝了酒。而參與者也被要求對自己感覺說荷蘭語的流利程度進行評分。

令人意外的是,酒精對參與者的自我評分沒有影響,喝了酒的人並沒有感覺自己說得比較流利。

但依據兩名說荷蘭語者的評分,參與者在喝酒之後,荷蘭語確實說得比較流利,尤其是發音部分。而他們在文法、字彙和論證等方面的評分與喝水的參與者類似,也就是沒有比較好。

研究人員說,參與者在研究中喝的酒是比較少量的,如果是較高的飲酒量可能不會產生這些有益效果。畢竟,飲酒過多會對說話的流利程度產生完全相反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言語不清。

責任編輯:茉莉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