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的成因:部分源自代謝問題?

文/Jennifer Sweenie 編譯/張玉

許多人將偏頭痛視為純粹的神經系統疾病,畢竟疼痛發生在頭部。然而,這些令人畏懼的「頭痛怪獸」背後的真相可能更為微妙複雜——代謝健康問題與飲食或許才是潛在的誘因。

偏頭痛是一種複雜且常被誤解的疾患,折磨著無數患者。對於經歷偏頭痛劇烈發作的人來說,找到有效緩解方法是一場艱難的戰鬥。

「偏頭痛是全球第二大致殘疾病,在女性中更是第一大疾病。」擁有臨床研究博士學位的神經科學家埃琳娜‧格羅斯(Elena Gross)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指出。

儘管偏頭痛對人類影響範圍廣泛,治療選擇卻相對有限。現有處方藥多針對慢性偏頭痛的症狀管理,卻未觸及根源。

格羅斯表示,偏頭痛研究至今仍顯不足:「它在神經科學中被視為一塊被忽視的領域。十億人受其影響,但相關研究非常有限,新藥開發也寥寥無幾。」

幸運的是,格羅斯強調了一個我們能主動掌控的領域:飲食。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營養調整改進可能成為緩解偏頭痛的新途徑。

代謝健康是關鍵

代謝健康的改善可能是減少偏頭痛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的關鍵。

代謝健康——即身體將食物高效轉化為細胞能量的能力——可能是降低偏頭痛頻率與強度的關鍵。通過更謹慎的飲食選擇來優化代謝功能,或許能有效減輕偏頭痛的症狀。

這種飲食介入策略為患者帶來一線曙光。解決長久困擾你的偏頭痛,或許答案就隱藏在你的餐盤之中。

代謝性偏頭痛

偏頭痛與代謝健康的關聯並非新發現。早在1935年,偏頭痛就被稱為「低血糖性頭痛」,低血糖的特徵是血糖水平異常低,這表明身體的血糖管理出了問題,這是代謝健康的核心指標,也就是代謝健康出了問題,所以代謝健康與偏頭痛緊密聯繫。

格羅斯博士說:「偏頭痛的研究歷程從代謝開始,接著是血管假說,再到遺傳與神經遺傳,現在則進入神經代謝階段。」

血管假說指的是大腦血管擴張後再收縮,這可能導致典型的偏頭痛。神經遺傳則是研究遺傳因素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神經代謝探討神經系統與身體代謝過程之間的關係,聚焦代謝過程如何影響大腦功能與神經系統的健康。格羅斯從神經代謝角度提出,許多偏頭痛可能源於代謝失調,並能通過飲食調整獲得改善。

格羅斯估計:「30%至70%的偏頭痛患者可能屬於代謝性偏頭痛類型,這意味著他們的代謝問題觸發了大腦的警報。」

她將偏頭痛視為身體的警告信號,是在提示能量不足或荷爾蒙失衡。

2019年,她在《自然評論神經學》(Nature Reviews Neurology)發表的一篇綜述中指出,偏頭痛可能是遺傳易感者在大腦的能量儲備與需求不匹配的情況下的適應性反應。

能量代謝失衡與氧化壓力是偏頭痛發作的常見誘因。氧化壓力源於體內自由基(會損傷細胞、擾亂正常生理功能的化合物)與抗氧化劑(有助於穩定自由基、降低它們的反應性的化合物)的失衡。

「偏頭痛像是你的朋友,它試圖保護你並發出警訊。」格羅斯說,「疼痛是一個警訊,我們得搞清楚它在警示什麼。」

她認為,疼痛是一種保護機制,提醒人們解決潛在問題,而非僅靠藥物掩蓋。偏頭痛患者常本能地在光線暗的房間裡休息,這支持了她的假說:大腦需要安靜以恢復平衡。

治療偏頭痛常見藥物包括:非處方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及處方藥(如β受體阻斷劑、抗癲癇藥)。

日益增長的證據

越來越多的研究為偏頭痛的神經代謝理論提供支持,揭示飲食與偏頭痛之間的深刻關聯。

2024年8月,《臨床營養學》(Clinical Nutrition )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聚焦25名18至60歲的慢性偏頭痛患者,這些參與者由神經科醫師診斷,並要求在篩查前至少三個月停止任何預防性治療。

研究開始時,參與者通過自填問卷進行了飲食評估,涵蓋一系列常見的食物,分為以下幾類:魚、紅肉、白肉、意大利麵/米飯、披薩、蔬菜、豆類、起司、雞蛋、甜食、麵包、水果、咖啡、特級初榨橄欖油及油炸食品等。

隨後,參與者遵循個人化的地中海-生酮飲食(低碳水化合物與地中海特色飲食結合)四週與八週,期間收集並重新評估數據。

酮體水平提升以及偏頭痛症狀和身體尺寸的改善,證實了他們對飲食的遵循。未能完成所有訪問的參與者的數據被排除在研究分析之外。

研究通過參與者實驗前至少一個月的頭痛記錄,以及整個研究期間的偏頭痛日誌(記錄每月發作次數與疼痛程度),評估偏頭痛的強度和頻率。

該研究指出,在採取地中海生酮飲食四週後,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和強度均顯著下降。

研究者坦言,樣本量小(參與者數量較少)是本次研究的主要侷限,且部分參與者近期並未被診斷出患有偏頭痛,強調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長期試驗。

不過,總的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地中海生酮飲食似乎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偏頭痛干預方法,並且有益於(降低)體重和脂肪量。

據信,這項研究首度證實了地中海-生酮飲食能改善身體組成並減輕慢性偏頭痛的頻率與強度,是一種潛力十足的干預方式。

什麼是地中海生-酮飲食?

參與者均接受依個人需求量身定製的地中海-生酮飲食計劃。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限制在25克以下,蛋白質的需求量則按去脂體重(即不含脂肪的肌肉與骨骼質量)每公斤2克計算。同時,飲食中儘量減少或排除常見偏頭痛誘因,如咖啡因、味精(MSG)、亞硫酸鹽、組織胺和胺類。

研究人員開發了這種結合了地中海食物的新型生酮飲食。這種飲食融合了地中海飲食與生酮飲食的精髓。生酮飲食的重點在於保持身體處於酮症的代謝狀態,通過攝取低碳水化合物(每日20到50克)、同時增高脂肪與適量蛋白質的攝取,誘導身體進入酮症狀態,利用脂肪生成酮體作為能量。地中海飲食則以植物性天然食物為主,搭配健康脂肪如橄欖油。

以下是一個結合這兩種飲食的樣本飲食計劃:

• 早餐:黑麥麵包搭配黑巧克力和榛子醬
• 小吃:松子或核桃,搭配黑橄欖或綠橄欖
• 午餐:金槍魚配菊苣(chicory)、杜松子(juniper berries)、生茴香(fennel)、青椒和小茴香籽
• 晚餐:炒蛋淋上少許檸檬汁,搭配苦苣、西紅柿、牛至和羅勒

這種飲食幫助參與者維持健康酮體水平,降低炎症因子,進而改善慢性偏頭症狀。

更多的研究洞見

2019年《營養學》(Nutrient)上的一項綜述的首席作者格羅斯指出,偏頭痛成因複雜,涉及多重途徑與環境因素,難以找到單一療法。

增加酮體的干預方法雖相對安全,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明確。作者質疑,生酮飲食所產生的保護作用,主要是由於避免攝入碳水化合物、摄入酮體,還是兩者兼而有之。脂肪酸和胺基酸的增加、中鏈脂肪酸(存在於牛奶、酸奶和黃油中)的補充以及腸道菌群的變化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綜述得出的結論是,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因為現有的大部分數據都是在動物身上獲得的。

一些人認為,生酮飲食常常會使體重得以減輕,體重減輕才是有效治療偏頭痛的驅動因素。然而,2022年發表在《臨床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上的一篇文章,在探討生酮飲食緩解偏頭痛的作用時認為,治療效果不僅僅取決於體重體脂減輕,還涉及其它機制。

最近,2024年在《營養學》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指出,雖然一些研究顯示某些食物和飲食可能會誘導偏頭痛發作,而另一些食物和飲食則可能有助於減少偏頭痛發作的頻率、持續時間和症狀的嚴重程度,並降低對藥物的需求,但目前支持特定飲食可用於治療偏頭痛的總體證據仍需加強。這就需要進行更廣泛的臨床試驗,來驗證特定飲食是否能可靠地用作偏頭痛治療的一部分。

飲食干預

隨著研究的深入,飲食干預似乎正成為緩解偏頭痛症狀的一條可行途徑。

格羅斯表示:「低碳水化合物、低GI(血糖生成指數)、以及真正的食物(攝取)效果顯著。」血糖生成指數是根據食物升高血糖水平的快慢對食物進行排名的一個量表。。

她補充道:「改變飲食習慣並非易事,往往反應比較劇烈,涉及多重生化途徑與多種因素,但它非常有效,尤其在涉及酮代謝與抗炎作用方面。」

然而,面對唾手可得的眾多加工食品,基於營養來治療偏頭痛充滿挑戰,格羅斯強調無捷徑可走。

「你得吃真正的食物。如果一個包裝食品有50種成分,那就不是食物。食物應為身體提供能量與營養,而加工品只是空洞的熱量。我希望大家選擇真正的食物。」她說。

即使選購生酮食品或零食,也應檢查成分,優先天然食物食材。

「高度加工的含糖食品必須淘汰」,格羅斯堅定地說,「作為主食,這類食品必須被淘汰。它們對身體有害,沒有妥協餘地。」

她提出了管理代謝性偏頭痛的四大原則:

1. 血糖管理:優先天然食物,摒棄加工糖。

2. 微量營養素攝取:通過均衡的天然食物飲食和必要補充劑,確保維生素和礦物質充足。

3. 減少氧化壓力:調整生活方式,包括壓力管理和減少毒素。

4. 替代能量來源:利用酮體作為大腦的替代能源來源。

偏頭痛療愈的飲食方法應根據個人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因為並非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相同。格羅斯舉例,乳製品對某些人有益,對另一些人卻可能會誘發問題。她還建議轉換新的飲食應逐步進行,並分享自己因飲食突然轉換而引發偏頭痛的經歷。

在改變飲食方式以對抗偏頭痛症狀時,腸道健康是另一個應考慮因素。

格羅斯解釋說:「如果你一夜之間從高碳水飲食轉向生酮飲食,腸道菌群會因缺乏原有食物而挨餓,導致死亡並釋放毒素,對身體造成衝擊。」

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仍然是找出最適合應對偏頭痛的飲食方式的黃金標準。格羅斯強調,無論你遵循什麼飲食,如果你知道某些食物會觸發你的偏頭痛,務必避免這些食物。

她總結道:「傾聽你身體的反應。偏頭痛是警訊,我們常忽略那些提醒我們放慢腳步的細微信號,若不理會,全面發作的偏頭痛就會隨之而來。因為我們沒有傾聽。」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Are Migraines Partially a Metabolic Condition?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
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