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古墓竹簡驚現秦朝真相 我們都被教科書騙了?

今天要帶大家穿越回2000年前,來開箱一個超古早的時空膠囊。裡面藏的不是寶石、不是黃金,而是一段會讓你刷新三觀的歷史——一個跟課本上寫得完全不一樣的秦朝。這可不是一般的文物,而是「國寶級」的神器——雲夢秦簡!

秦簡的驚喜出土現場

雲夢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仙境,其實是湖北中部的一個古老小縣城。在城郊的火車站附近,有一塊低地,叫做睡虎地。1975年冬天,人們在那裡挖排水渠時,無意間挖出12座秦朝古墓。墓穴用的青灰泥封得死死的,防水又防空氣,結果裡面的陪葬品居然保存得超級好!

當第11號墓被打開的那一刻,現場瞬間安靜!連心跳聲都能聽見。因為大家看到了一副骸骨,還有數不過來的竹簡!這些竹簡長大約二十多厘米、寬不到1厘米,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字跡清晰得像是今天早上才寫上去的,內容還新奇到不行。考古學家看傻了眼,有人直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沒紙的年代 用竹子當筆記本

秦朝那時候還沒發明紙,所以寫字都是用竹簡來記錄。那墓主到底是誰?為什麼這麼愛這些竹簡?

他是把這些當作無價之寶在陪葬嗎?那上面寫了些什麼,讓考古學家驚為天人呢?

很快,答案揭曉了。墓主人叫「喜」,是秦朝南郡安陸縣的一位小官,負責法律相關的工作。他比秦始皇大三歲,在公元前217年過世,當時46歲。他幾乎一輩子都活在秦始皇的統治時代,親眼見證秦國從戰國七雄到吞併六國,最後一統天下的整個歷史。

喜這人超愛寫筆記,簡直就是古代部落客。他不只記下自己的工作內容,還像寫日記一樣,把人生和大事記成一部個人的《編年史》,忠實地記錄了大秦那段短暫又輝煌的歷史。對考古學家來說,這根本就是打開了一本第一手的歷史教科書。

但等等,重點還不在這裡。

顛覆你對秦朝的想像

這其中最讓人驚豔的是喜的「工作筆記」。裡面居然詳細記錄了當時秦國基層的法律制度。這些竹簡一共有1,155枚,總字數超過4萬,而其中有612枚,超過一半,內容全都跟法律有關!這是目前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一套中國古代法典。而這上面的內容,更是顛覆了我們所有人對秦朝的印象。

為什麼呢? 大家都以為秦朝很嚴苛,動不動就挖坑埋人。但喜的「工作筆記」告訴我們,事情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秦朝法律雖然細節多,但其實很講理, 更像是「各行各業的操作手冊」。

比如《效》這部類似會計法的規定「入禾及發漏倉,必令長吏相雜以見之」,什麼意思呢? 就是穀物進出倉庫時,主管官員一定要到場見證。這不就像現代的監督機制嗎?

其它的行業規矩也是一樣,有條有理,讓整個國家運作起來超有效率,難怪秦國崛起那麼快!

不僅如此,這其中有些法律條文還非常人性化。

像在《封診式》裡就明講,「治獄,能以書從其言,毋治(笞)諒(掠)而得人請(情)為上;治(笞)諒(掠)為下;有恐為敗。」審問犯人時最好不要用刑。能透過對話查清案情,那才是辦案高手。動不動就打,那是笨辦法。恐嚇犯人,那就是失敗中的失敗。

而且犯人也不是隨便可以用刑的,「詰之極而數訑,更言不服,其律當治(笞)諒(掠)者,乃治(笞)諒(掠)。」要對犯人動刑,還得是在他多次說謊、翻來覆去改口供,拒不認罪的情況下才行。據說因為刑法過於寬厚,秦朝出現了許多未能破解的案子。

這還沒完。秦朝法律不只是對人講道理,對動植物也是暖心爆表。

《田律》裡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隄水。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魚鱉,置罔(網),到七月而縱之。」春天二月開始不能亂砍山林樹木,不准燒草做肥料,不准採挖剛發芽的植物,不准抓幼獸、不准掏鳥蛋,甚至連下陷阱都禁止,一直到七月,夏天來臨,才解禁。這根本就是古代版的「永續生態守則」!

原因很簡單,因為春天是萬物繁衍的季節,要給大自然一個喘息的空間,不能做殺雞取卵的事。想不到吧,這種「跟大自然和平共處」的理念,聯合國是到1987年才正式提出來的,而秦朝人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在做了!

怎麼樣,是不是整個改觀了?原來那個在我們印象中「刑法嚴峻、鐵血統治」的秦朝,其實有著一顆溫柔又理性的心。透過這些小竹簡,我們才發現歷史原來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趣。

更顛覆大家想像的是,從這些秦朝的法律條文裡,你竟然能看到, 原來在秦朝,官員是要當榜樣的!不是你以為那種愛罵人、愛收錢、一臉「老子最大」的那種。

在一篇叫《為吏之道》的官員行為守則中,講得超清楚:當官的要怎樣?清白正直、待人和氣、勤於政事、尊敬賢能、剛柔相濟,仁義忍讓、正行修身,不能為了發財升官來當官。

不只如此,當官的還得遵守「五大善行」和避免「五大地雷區」。

哪五大善行呢?
1. 忠誠守信、尊重上級(忠信敬上)
2. 為官清廉,不講別人壞話(清廉毋謗)
3. 辦事謹慎、公正有理(舉事審當)
4. 樂於行善(喜為善行)
5. 謙虛有禮、懂得謙讓(恭敬多讓)

再來,還有五個「千萬不要做」的壞行為,也列得清清楚楚:
1. 對百姓擺臭臉、傲氣沖天(見民倨傲)
2. 心裡對朝廷不爽,內心戲一堆(不安其朝)
3. 利用職權撈錢、搶位置、要名聲(居官善取)
4. 不聽命令愛搞特立獨行(受令不僂)
5. 公私不分,老想著怎麼給自家人撈好處(安家室忘官府)

那照這種方式選官,出現酷吏的機率到底有多高呢?說來有點出乎意料,在《史記‧酷吏列傳》裡記載的那些超級嚴苛的官員,居然沒有一個是秦朝出身的!所以啊,大家對於「秦朝暴政」這事,可能真的誤會大了喔。

大澤鄉起義之謎:真的因為暴政嗎?

不過,有人馬上跳出來說:「欸欸欸,大秦的滅亡不是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開始的嗎?不就是因為秦朝太暴虐了嘛!」

這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兩人被派去服役,結果路上碰上大雨,耽誤了行程,按秦律這叫「遲到要砍頭」。他們一想,反正橫豎都是個死,乾脆豁出去起兵造反,說幹就幹,揭竿而起!

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我們翻一下喜的筆記就知道了,實際上根本沒「遲到就斬首」這回事。根據《徭律》的記載,要是國家徵人服徭役,耽擱了不去的話,最多也就是罰你交兩套盔甲。遲到個三到五天?口頭訓斥一下。六到十天?罰你交個盾牌。超過十天才去?嗯,好吧,再交一套盔甲就行。重點來了——如果是因為下大雨、天氣太差走不了,那根本不罰,直接免除這次服役!「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其得(也),及詣。水雨,除興。」

所以按法律來看,如果因為天氣原因去不了,那根本就不是個事兒。陳勝吳廣的處境壓根不至於會被砍頭,最多就是多買幾套裝備交公而已。那為什麼他們還是決定起兵造反?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大家注意一下時間點。

記錄秦律的那位「喜」,他活著的時候,正好是秦始皇執政期間,他寫下來的是那時候的法律。而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朝堂上已經換人坐啦。那時候掌權的是靠假詔奪位的秦二世,胡亥。

這位胡亥可不是省油的燈。他殺起兄弟姐妹一點都不手軟,大臣敢多嘴?也照殺不誤,連幫他登上皇位的丞相李斯都沒能逃過一死。

他統治期間,百姓被徵去勞役的情況比秦始皇時代慘很多,搞得人怨聲載道,活都快活不下去。為了控制局勢,搞出一套更嚴的法令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推測起來,「遲到就砍」這種極端做法,八成是秦二世才搞出來的,跟秦始皇無關。

所以說到底,所謂的「秦暴政」,其實是秦二世的鍋,秦始皇要是地下有知,大概也要大喊一句:「我真的冤啊!」

還原真相——孟姜女哭長城

咱們再來看另外一個讓秦始皇背上千古罵名的故事吧,那個流傳千年的淒美傳說,孟姜女哭長城。

故事怎麼說的呢?孟姜女千里迢迢給去修長城的老公萬杞梁送寒衣,結果人還沒見著,就聽說丈夫早就病死,被埋在長城底下了。她當場哭得驚天動地,聲淚俱下,硬是把八百里長城哭塌了一段,露出一堆白骨。孟姜女居然就在這一堆白骨中間找到了自己丈夫的遺骸,當下就不想活了,一頭跳進了海裡。

這個故事感人至深,影響力巨大。現在在秦皇島還有孟姜女廟,說是她當年跳海的地方。華北一帶甚至把她抵達長城的日子,十月初一,定為寒衣節,在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祭奠死去的親人。

BUT!這麼經典的傳說,其實是100%編出來的!

這個故事在歷史書上是沒有的。孟姜女的原型,其實是春秋時代齊國名將杞梁的妻子。《左傳》裡有記載說,杞梁戰死,他的妻子要求齊侯親自出面弔唁自己的丈夫。

後來儒家經典《禮記》裡面也收錄了這個故事,不過稍微做了一點加工,加入了「哭」的元素,說她在路邊迎接靈柩,哭得那叫一個悲切。

再後來,到了西漢時期,劉向在他的《烈女傳》裡乾脆開了腦洞,把情節繼續加碼,說她抱著丈夫的屍骨在城牆下哭了十天,竟把城牆都給哭垮了。她埋了丈夫之後,心灰意冷,一頭跳進了淄水。

再往後,人們在敦煌石窟裡挖出了隋唐時期的樂府詩《送衣之曲》,這才多了「送寒衣」的劇情。故事愈來愈豐滿,但還是沒半點秦始皇的事兒。

那秦始皇是什麼時候背上鍋的呢?

原來這鍋,是唐代詩人貫休給他背上的。他寫了一首詩叫《杞梁妻》,硬是把故事時間線往後延,弄到了秦朝,還把「城牆」升級成「長城」。詩中寫道:「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杞梁貞婦啼嗚嗚……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這麼一寫,秦始皇當場成了暴君。

從此,孟姜女的故事版本基本定型,秦始皇正式成為控訴對象。

到了元朝,戲劇興起,這段傳說被搬上舞台,變成了經典劇目《寒衣記》。主角也正式被命名為萬杞梁和孟姜女。說起來,「孟姜」這名字也不是特定指某個人,春秋時齊爲姜姓,所以齊君的長女就叫孟姜,也泛指世族婦女或美貌女子。《詩經》裡就有一句叫做「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所以「孟姜女」跟我們現在滿大街都在叫的「美女」,是一個意思。

所以說,整個故事都是大家集體創作、慢慢拼湊出來的,和秦始皇還真沒啥關係。

真正的長城是怎麼修的?

既然孟姜女的故事是虛構的,那我們也來聊聊現實版的「修長城」吧。秦始皇真的像傳說中那麼冷血嗎?

其實沒那麼慘。當年修長城的主力是秦國大將蒙恬帶的三十萬老兵,這些人打仗多年,經驗十足。再加上部分流放犯人和徵召的民伕,一共幾十萬人。而且所謂「修長城」主要是把戰國時期六國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不是從頭蓋到尾,工程量比你我想像的少多了。整個工程搞了五年就結束了。

那這些人修長城的日子過得如何?

別急,我們翻翻《秦律十八種‧司空》。上面寫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願意靠勞役來抵債,每幹一天工,就能抵八錢。如果吃官府提供的伙食,每天是六錢。當時一錢能買四斤糧,換算下來,每天收入完全夠吃穿,還能過得挺體面的。

更人性化的是,如果你沒帶冬衣,官府還會發衣服,根本不需要千里送寒衣。

所以啊,孟姜女千里送衣純屬戲劇化演出,真實版的修長城,遠比傳說來得合理和人道。

關於「焚書坑儒」這件事

說到秦始皇的黑料,焚書坑儒也是被罵得最凶的。但很多學者指出,這事也被嚴重誤解了。

「焚書」燒的是那些擾亂視聽、搞奇談怪論的書籍,保留下來的其實是正統經典。「坑儒」更不是針對正經儒生,而是那些裝神弄鬼、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

秦始皇本人對真正的儒生其實是很尊敬的。他曾經召集各家學者辯論治國之道,讓他們在宮廷裡公開辯論。這其中有儒生跟秦始皇意見不合的,那也沒關係,不會受什麼懲罰。受秦始皇重用的丞相李斯原來也是法家的一個儒生,寫過一個《諫逐客書》批評秦始皇,結果秦始皇不但沒懲罰,還採納了他的建議。

所以真實的歷史,有的時候離教科書上寫的真的差得太遠。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JZM-F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方沛#

推薦閱讀: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
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18 04:25 | 修改:2025-07-18 04:25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