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友倫:也談川普與美聯儲主席的尖銳分歧

【2025年07月12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利率是刺激經濟成長的關鍵,也是減少企業借貸成本的關鍵因素,但去年下半年連續降息三次的美聯儲今年卻一反常態,半年過去依舊按兵不動。這讓近一段時間主張降息以積極推動美國經濟成長的總統川普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之間出現尖銳的衝突。

如何看待雙方的分歧?降息對美國經濟有何意義?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華裔學者井友倫(Chris Ching)日前受訪時表示,川普政府主張降息並非政治操作,而是為了建立一個更符合供給學派原則(Supply-side Economics)的貨幣政策體系、強化美國經濟主權,進而為中產階級與高知移民群體創造更友善的金融與資產環境。

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井友倫,擁有加州執業律師與國際審計師資格,曾任華爾街投行高階主管。(受訪者提供)

貨幣政策理念分歧的根本原因

井友倫擁有加州執業律師與國際審計師資格,曾任華爾街投行高階主管,善於運用多種理論模型分析宏觀經濟與金融問題。他表示,美聯儲自2023年起持續維持的高利率政策,引發市場與實業界對「過度緊縮」的廣泛批評。雖然去年下半年多次降息,但利率仍維持在高位,而且自川普總統上任以來,停止了降息步伐。

川普上月於一次競選演講中公開表示,鮑威爾不理解實體經濟,美國需要一個支持成長、而非扼殺成長的央行。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與蘭德·保羅(Rand Paul)也提出「美聯儲問責法案」(Fed Accountability Act)。

井友倫認為,這場分歧本質上源自於兩種經濟思想的碰撞。鮑威爾傾向於新古典主義的「通膨優先論」,而川普支持的供給學派則強調「投資與生產才是長期成長的根本」。這一點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的理念不謀而合,即一個國家不能靠壓縮消費打贏長期增長戰,必須靠刺激資本形成。

川普的經濟政策傾向,也可以從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接任人選看出端倪。

在接任鮑威爾的人選中,呼聲最高的包括川普首任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與前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井友倫指出,這兩人皆為供給學派堅定支持者,主張以「低利率+結構性稅改+製造業激勵措施」建構美國新增長模型,更強調貨幣政策必須服務於投資回流、企業擴張與本土製造的策略目標。

讓美聯儲成為家庭、企業和移民成功的制度保障

井友倫表示,如果美聯儲能依照川普總統的願望調整貨幣政策,採納「漸進降息」或「預期寬鬆」的政策立場,科技股與房地產等利率敏感產業將獲得顯著提振。

他說,根據「泰勒規則」(Taylor Rule)模型測算,當前美國的自然利率可能已低於4%,而鮑威爾堅持5.25%的政策利率,這已經形成貨幣緊縮性誤判。他引用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最近的分析:「美聯儲當前政策落後於通膨下行趨勢,已對中期增長構成抑制。」

雖然鮑威爾受到「辭職」壓力,引發部分媒體擔憂「央行獨立性」,但井友倫認為,川普政府並未破壞制度,而是將「央行問責機制」制度化。

如參議員朗·約翰遜(Ron Johnson)近日指出的:「鮑威爾並未受到問責,而聯邦儲備銀行卻擁有極大市場影響力,這與民主問責原則相違。」供給學派學者托馬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也曾直言:「央行若持續與實體經濟脫節,將削弱其公共正當性。」

井友倫認為,川普的目標是建立一種貨幣體制,使之真正服務於製造業、中產階級與創新經濟。華人群體以家庭穩定、資產安全與教育投資為核心,對他們來說,更清晰、穩定與「親成長」的央行機構,將成為其繼續在美國長期發展的制度保障。

「這不僅會提升資金配置信心,也將激勵更多華人創業家加速資本形成。」井友倫說,對華人群體而言,「這不僅意味著利率下降,更代表國家金融方向的價值回歸。未來的美聯儲,不再只是防通膨機器,而是協助家庭、企業與移民在美國成功的制度合夥人。」◇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18 04:37 | 修改:2025-07-18 04:3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