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賣公司怎麼做?你應思考4種退場策略

【2025年06月22日訊】(Meredith Wood撰文/大紀元記者吳蔚溪編譯)你的事業興隆,獲利不斐。你思考著退場機制,想要收割辛勤工作的成果,帶著收益出場。這確實是一件很棒的事。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你的事業獲利不如預期,規劃退場策略不僅有益,甚至是必要的。尤其在沒有獲利的情況下,穩妥的退場策略可以減少損失。

你想退場的原因也可能和金錢無關。也許是和合夥人發生衝突(還記得扎克伯格和薩維林那場著名的分裂嗎?),又或者你早已心不在公司,想嘗試其它新鮮事。

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想賣掉公司,現在都是規劃退場策略的好時機。因為用錯方法可能帶來嚴重的財務後果。以下是你可以考慮的四種退場策略:

1. 賣給員工或家庭成員

可能的話,把公司賣給員工或家人對許多老闆來說是一個理想的選項。如果你經營的是一個小而關係融洽又賺錢的公司,這個做法尤其實際。獲利讓現有員工更有購買意願。長期在公司工作的員工或家庭成員熟悉公司的運作方式,會更願意讓公司持續運轉下去,也更有動力照顧其他員工。

國家員工持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創始人科裡·羅森(Corey Rosen)表示,想退場的企業主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把他們在公司的股份變成現金」。他認為,「賣給員工可以是一個解決辦法」,因為這種方式可以有多種作法。

員工或家庭成員購買公司的方式基本有三種:

1)一次性買斷:員工用自己的資產或貸款來購買公司,你獲得的收益將以資本收益申報繳稅。這種方式不太常見,因為風險和成本都比較高。

2)分期付款購買:由你為購買提供融資,買家分期還款並支付利息。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遲納稅。出售所得部分按資本利得申報繳稅,而利息部分則計為普通收入。

3)員工持股計劃(ESOP):員工持股計劃類似於企業的退休金計劃,員工擁有公司股份,離職後可以兌現。這種方式可視為買斷的一種,因為你可以讓公司以稅前的金額向員工持股計劃信託供款,而這筆錢可以用來買下你的股份。

選擇哪種方式要根據公司具體情況來定。甚至你也會思考誰最適合接手公司。當然,稅務問題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你需要分析哪種方式能讓你拿到最多的錢。

讓合夥人收購你的股份也是個理想方案。(Shutterstock)
2. 讓你的合夥人買下你的股份

如果你是和其他人合夥開公司,讓合夥人收購你的股份也是個理想方案。你們的合夥協議應該包含解散條款,就像婚前協議一樣。

雖然公司初期似乎不需要解散計劃,但為了將來能順利退出,還是要提前準備好。如果沒有這類協議,那希望你和合夥人之間的關係足夠好,能確保和平、合理地分開。

在把股份賣給合夥人前,你也應該進行一次公司估值,確保你拿到的是公平的價格。在協商過程中,建議請一位優秀的收購律師,即使雙方沒有矛盾,也能確保過程合規,雙方共贏。

注意,付款方式大概是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你需要權衡哪種方式在財務和個人層面上對你更有利。你可能想拿一大筆錢就離開(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方式可能拿到的錢更少)。

3. 準備好被收購

思路很簡單:找到一個想收購你公司的企業。這可能是競爭對手,也可能是一家正在尋找新增長機會的大公司。

但在你四處尋求買家之前,最好先把公司整理一下。當你開始規劃退場策略時,可以採取以下措施讓公司更具吸引力:

1)關注公司運營:大多數買家不會考慮那些帳面不好看的公司。你需要花時間找出事業的虧損點。可能包括更新舊技術、優化預算方式或提高營收的方法。

2)展示你的公司為何具競爭力:如果你知道某些公司可能有興趣購買,你要展示公司的文化或市場定位如何能為他們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3)了解你公司的價值(或將其提升到你期望的水平):Waze或許沒想到能以15億美元賣給谷歌,但谷歌、蘋果和Facebook之間的競價將這個導航應用程序推到了那個價位。

如果你希望被收購,不要急著退場。否則可能錯失大量收益。如果可以,提前規劃,並給自己時間把公司打造出你希望的價值。

4. 現在就讓現金流入你手中

你的公司是一項資產。如果你打算告別它,自然希望能把它變成現金。除了賣斷之外,還有其它方式。你可以嘗試以下兩個簡單策略:

1)給自己發更高的薪水

如果你之前一直為了公司發展而拿低薪水,現在或許是時候給自己大幅加薪了。雖然這會讓留存收益變少,但並不會真正影響公司是否好賣。它會改善你的生活質量,也能讓你的退場策略提早開始。

但這也有一些需要考慮的弊端:

給自己加薪可能會引起合伙人或員工的不滿。你需要溝通你的做法,看看他們是否能接受。之後你們應達成一個彼此認可的加薪方式。

這也可能限制公司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影響你最終賣公司時能拿到多少錢。而且,出售過程可能會很漫長。

2)清算、關閉公司

當然,如果公司陷入困境,這可能是你唯一的選擇。即便公司沒有像泛美航空那樣徹底崩潰,你仍然可以選擇關閉一家盈利的公司。這種情況時有發生。

把所有有形和無形資產出售,比如房地產、知識產權等。結清員工工資和債務,然後帶著剩下的錢瀟灑離去。但在此之前,你要考慮以下可能的負面影響:

公司可能賣不到市場價(當賣家沒有明確理由要出售時,買家往往會警惕)

可能損害你的聲譽,特別是在你沒有幫助客戶找到其它替代方案的情況下。關門前要妥善處理好這些關係。

如果公司有股東,他們可能會不滿,因為他們的投資沒有實現最大收益。

妥善規劃退場策略

要讓你的退場機制順利進行且沒有造成傷害,第一步就是思考哪種方式對你和所有相關方都有利。

溝通彼此的期望至關重要,只有這樣,你和他人才能對退場結果感到滿意。這才是雙贏的結局。◇

原文: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Planning Your Exit Strategy刊登於Due博客網站。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5。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的建議。大紀元不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

責任編輯:茉莉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18 06:13 | 修改:2025-07-18 06:13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