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總是處於脫水狀態 2訣竅有效補水

編者按:子宮肌瘤是婦科中擁有最多患者的疾病。幸好,有方法能預防、改善子宮肌瘤。治療超過5萬人的婦科女醫駒形依子,向人們教導「阻止肌瘤變大」、「不長肌瘤」的秘訣。其中,正確補充水分,是保健子宮、擺脫子宮問題的祕訣之一。

女性總是處於脫水狀態

東方醫學中指出,「水」就是水分、淋巴液、汗及廢物等體液。

人體中大約有百分之六十∼七十是由水分所組成。每天必須攝取水分以維持這個比例。提到「攝取水分」,似乎大多數人都認為液體最好。但說實話,自來水以及淨水器的水、茶、咖啡等都不算是優質的水分。

要讓身體吸收優質水分就需要「電解質(離子)」。

所謂的電解質是指,溶於水中就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主要包含鈉、鉀、鈣、鎂等等礦物質。如果沒有電解質,就無法將水分吸入和儲存在細胞中。

為了增強各細胞及器官的功能,體液中所含的電解質扮演著控制細胞內水分含量,以及體液濃度的重要角色。

我們從嘴巴攝取生存所需的水分,但有攝取到水分不見得就沒問題了,因為我們所攝取到的水分不一定能百分之百被身體吸收並滲透到細胞中。

從嘴巴攝取到的水分會在胃裡消化後再被腸道吸收。

腸道在吸收水分時,電解質就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水分被腸道吸收,進入到血液中,再運送至全身的細胞內,才可以說是「補充到水分」。

而不含電解質的水難以被腸道吸收,就算喝了水,頂多也只是清洗膀胱後,再隨便排泄出去。

再加上,茶和咖啡具有利尿作用,因此會導致頻尿,必要的水分在身體吸收前就排出體外了,明明好不容易攝取到水分,身體卻沒有獲得補充。如此日復一日,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慢性脫水的狀態。

尤其女性基本上可以被視為「總是處於脫水狀態」。嚴格來說,局部脫水會在初經來臨前一年開始,但從初經第一年迄今,女性每天都處在脫水狀態中。

紅色液體的經血也是從體內流出的水分。每月生理期的出血都在不知不覺中助長女性脫水的現象。

育齡女性月經不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大原因。(Shutterstock)
每月生理期的出血都在不知不覺中助長女性脫水的現象。(Shutterstock)

與其說現代的女性月經過多的問題變多了,倒不如說現代的女性並未察覺到月經過多的問題。或是很少人意識到月經過多是一個問題。因此,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處於脫水狀態中。

和貧血一樣,隨著情況緩慢發展,身體會逐漸習慣脫水的狀態,因此本人往往不會察覺。

經期第3∼7日間的正常經血量據說平均約為37∼43毫升,最多大約也只有140毫升。

因為經血過多,即使是白天也使用夜用衛生棉,不僅如此,若沒有每隔1∼2小時就更換夜用衛生棉,經血就會外漏。在這種情況下,每天大概會流出200∼300毫升,甚至更多的經血,嚴重的話搞不好會流出將近500毫升的經血。

特別是罹患子宮肌瘤的患者,往往會有月經過多的症狀。因此,如果生理期時沒有充分補充等同於出血量的水分,那每當生理期來臨時,身體就都會脫水。

生理期時流失的水分不只有出血,當然還包含排尿、排便及流汗。

總之,生理期來臨時,除了平時攝取的水分外,還必須補充等同於出血量的水分。

我認為,本來就沒有習慣攝取大量水分的人,不會因為生理期來了就大量補充水分。重點其實也不在於分量,我希望大家去注意要喝什麼才能有效吸收。

另外,在現今的醫療體系中,生產時若發生緊急情況,基本上往往會給予靜脈點滴。因此可以說,生產時很有可能是以靜脈點滴補充因出血而流失的水分。

但是,有多少人會在哺乳期仍謹記且確實攝取水分?

哺乳就是「捐白色的血」。

每天給予寶寶大量母乳,脫水會變得更加嚴重。(陳柏州/大紀元)

由於每天給予寶寶大量母乳(白色血液),所以脫水會變得更加嚴重。當然,哺乳量也會隨著寶寶長大而增加。

如果一天哺乳八次,每次給予50毫升的母乳,此時就相當於流了400毫升的血液。而如果每天或持續數月、數年給予這樣的母乳量,甚至更多,母體就會變得十分乾涸。再加上,如果產婦太早恢復生理期,就會有一段時間同時在捐血和出血。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身體過度脫水,母乳迅速消退也不奇怪。

因此,即使沒有母乳也不須要自責。

沒有母乳是身體重要的警訊。如果置之不理,之後身體就會出毛病。

並且,請將所有症狀都視為身體發出的警訊。由於可能會成為之後身體不適的原因,尤其是產後,在注意母體保健的同時,請努力補充水分。

身體如果沒有獲得需要的物質,就無法排出不需要的物質。如果想要促進廢物排出,首先,就必須每天努力防止脫水。

巧妙的水分補給訣竅在於「美味」和「鎂」

脫水容易導致皮膚乾燥及嘴唇乾裂、心情不好、臉色蒼白甚至是頭腦呆滯。如果各位已經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儘快補充含有電解質的水分,特別是「口服電解質液」

自製口服電解質液做法。(世茂提供)
自製口服電解質液做法。(世茂提供)

口服電解質液是將食鹽(鈉)等電解質與糖(葡萄糖),依照適當濃度溶解的液體,讓水分能經由腸道快速被吸收。因此,嘔吐、腹瀉患者、高燒的孩童及老年人經常會飲用口服電解質液。

雖然一般人認為,口服電解質液是身體不舒服的人在飲用的飲品。但是,生理期時內臟皆呈現損傷的狀態,因此也能算是身體不舒服,不是嗎?

所以,請先喝了,再來考慮是否有必要。

口服電解質液可以透過混合1公升的水、20∼40克的砂糖(細砂糖)以及3克的食鹽自行製作。如果擔心糖分過高,可以減少砂糖量,試著製作適合自己的口服電解質液也是一種方法。

但是,希望各位能將自行製作的口服電解質液存放於冰箱中,並於製作當天飲用完畢。因此,並不建議各位在身體不舒服時,拚命勉強自己製作。此時,希望各位能採用市售產品,並以好好休息為優先。

雖然簡單來說都是口服電解質液,但各家廠商販售的產品種類相當繁多。產品中的鈉和葡萄糖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在試喝比較後,請選擇自己覺得美味、好喝的產品吧!

「美味」是指對自己目前缺乏的食品及飲品,也就是含有身體所需營養的食品及飲品所產生的感覺。

在非脫水狀態時飲用口服電解質液,可能會覺得又鹹又甜,此時就可以用礦泉水稀釋調整到較「美味」的狀態,或是選擇飲用運動飲料及礦泉水,而非口服電解質液!

至於運動飲料及礦泉水,各家廠商販售的產品種類雖然也相當繁多,但只要根據美味度做選擇即可!

選擇適合自己的口服電解質液、運動飲料及礦泉水時,如果有所困擾,也可以考慮根據「鎂」含量做選擇。

鎂除了能形成骨骼及牙齒,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以及削減中性脂肪外,還能讓水分滯留於細胞內。是人體不可缺乏的電解質。便祕時開立的「氧化鎂錠」也是鎂的一種。

而且鎂也具有緩解肌肉收縮的作用。因此,也能抑制生理期時子宮過度收縮的情形。

水是天然療癒身體的飲料。汽水、咖啡等天然增味液體,無法取代人體對純水的需求。
女性在補水時,別忘了補充鎂。(Shutterstock)

現代的日本人普遍缺乏鎂。關於鎂的攝取量,女性每日建議攝取290毫克。但實際攝取量平均約為210毫克,算起來,每日不足的攝取量就有80毫克。

每天無論多麼努力,鎂不足時,進行自我保健就難以取得成效,而且還會損傷肌肉,導致脂肪代謝率下降,可以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並不是要各位「多喝鎂含量較多的口服電解質液、運動飲料或礦泉水」,而是建議各位,無論如何,要把鎂當作必須攝取的電解質之一。

請根據美味度選擇合自己口味的飲品。

即使是已經呈現脫水狀態的患者,也不能一下子就增加水分攝取量。因為到目前為止,若一天只攝取500毫升∼1公升的水分,卻突然攝取了1.5∼2公升的水分,身體會因無法代謝、排出,而變得浮腫。

所以,為了避免身體浮腫,我會教導患者花些時間去一點一點地飲用,並逐漸增加身體可以吸收的水量。

具體做法如下:

●以口服電解質液、運動飲料及礦泉水代替平時所飲用的茶及咖啡等水分。

●起床時及洗完澡時喝一杯口服電解質液、運動飲料及礦泉水。

●具有利尿作用的咖啡、紅茶、綠茶、南非國寶茶或普洱茶,每天控制在1∼2杯左右。

●高血糖的患者注意不要攝取過多糖分。

持續維持大約兩週,如果不會讓身體浮腫,就可以進一步增加飲用量。重點就是以兩週為單位,在確認身體狀況的同時增加水分攝取量。

無論是水或金錢,如果「缺少」就會感到莫名焦慮、暴躁、容易責備自己或他人,變得沒有「餘力」。

因為缺乏所以力不從心。

首先要「彌補」缺乏的部分,只要這樣就能讓自己感覺更舒服。⊙◇

摘自《子宮肌瘤自己治》世茂出版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小腿肚是血液的推動力!這樣按一按心臟更強壯

· 喝水不足可致血栓、慢性病?很多人補水方法不對

· 白開水和運動飲料哪個好?運動前中後補水攻略

責任編輯:劉炎心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1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