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報導/張雨霏編譯)最近,隨著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泰坦尼克號》上映25周年之際,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簡稱WHOI)首度釋出於1986年探勘泰坦尼克號船體殘骸時所記錄的珍貴影像。
這段超過80分鐘未經剪輯的影片完整呈現了位於海平面以下12,500英尺(約3,800米)處泰坦尼克號殘骸的全貌,其中大部分片段從未公開過。影片清晰展示了船內很多細節資訊,以及在沉船周圍暢遊的海洋生物。



號稱「永不沉沒」的超級郵輪泰坦尼克號在1912年由英國航運公司建造完成,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遠洋客輪,並於同年進行首航。原定目的地為美國紐約,不料航行途中卻撞上冰山,船身入水折斷沉沒,船上搭載的富豪、船員和懷抱美國夢的移民等超過1500人就這樣葬身北大西洋海底,成為航海史上死傷人數最慘烈的事故之一。
此後,人們不斷尋找泰坦尼克號的殘骸,但礙於當時深海探勘技術的限制,一直都徒勞無功。直到1985年9月、也就是泰坦尼克號船難發生73年後,由美國水下考古學家羅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率領的團隊,在加拿大紐芬蘭島海岸南部約644公里處,首次發現了已斷成兩截的船骸遺蹟。
九個月後,即1986年7月,該團隊派出探險隊,搭乘三人座的深海潛水器「阿爾文」號(HOV Alvin),以及新開發的遙控潛水器「小傑森」號(ROV Jason Jr.)再次來到沉船現場,在一個月內進行了11次潛水,最終帶回了珍貴的水下紀錄畫面。



如今這段完整的紀錄片已經在網絡上公開,也讓這艘傳奇郵輪的樣貌再度呈現在世人眼前。
這段影片的公開時間正好是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執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上映25周年紀念日。這部電影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11項奧斯卡獎。
卡梅隆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一個多世紀後,這艘豪華巨輪所體現的人性故事仍在不斷激發人們的共鳴。
「和許多人一樣,當看到阿爾文和小傑森冒險進入沉船內部時,我被震驚得目瞪口呆。這段海底影像正在幫助講述一個跨越幾代人、轟動全世界的感人故事。」



WHOI工程師達納‧約爾格(Dana Yoerger)說:「載人潛水器阿爾文將科學家們帶到了12,500英尺深的泰坦尼克號上,然後使用小傑森機器人穿透船體並傳輸船內圖像,而研究人員得以安全地留在殘骸外面。對於WHOI和整個海洋研究界來說,這些開創性技術為現代深海勘探技術奠定了重要基礎。」
(WHOI Archives/©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