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訊】(John Rampton撰文/大紀元記者信宇編譯)如果你的戶頭可以多出1,275美元,感覺如何?
感覺好像不多。根據拉姆齊財務研究公司(Ramsey Solutions)的研究,有數百萬的美國人存款不足。事實上,有49%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存款裡至少有1,000美元可以應急;然而,卻有33%的美國人沒有存款。
簡單來說,這筆不大的錢是可以改善生活現狀的。也就是說,有多的存款就能用來應急,不必負債。如果你已經有一筆應急資金,那麼這筆錢就可以用來還債,或留作旅遊度假之用。
如果你想再積極一點,可以試試「50個信封存錢法」(50-envelope challenge),不用一年就能多出1,275美元的儲蓄。
50個信封存錢法
有點類似100個信封存錢法,50個信封存錢法也很有趣,只是目標不同,你必須定時把錢逐一存入50個信封中。
基本做法就是:準備50個信封,每個信封分別編1到50的數字。存錢的方式一般來講有兩種:
1. 隨機存:
◎ 每週隨機挑一個信封,存入與該信封編號相同的現金。
◎ 這種方式讓人有新鮮感與刺激感。
◎ 50週後,你的總存款就有1,275美元。
2. 按順序存:
◎ 按信封編號順序,每週將對應的金額存入該信封中。
◎ 這種方式循序漸進,讓人有成就感。
◎ 存錢順序可以從1到50美元,也可以從50到1美元。
有人說自己可以玩100個信封且每天存的遊戲,3個多月完成。不過,如果你生活上已經有點入不敷出,那就根據自己的預算調整遊戲規則吧。
設定存錢規則
50個信封存錢法有何樂趣?這個遊戲很有彈性,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預算、目標和喜好來設定存錢規則:
◎ 如果你很有信心,那就按照經典做法,從1美元存到50美元,最終達成1,275美元的目標。
◎ 想從小目標做起,那麼目標定500美元或100美元就好,先建立信心,暖身一下。
◎ 不想太刺激,可以把所有信封都編相同數字;或者半數信封編相同數字、半數信封編不同數字。
◎ 想找同伴,那就邀家人、朋友一起參與,會更有動力與督促作用。
在玩50個信封存錢法的過程中,你會體驗到以下幾個好處:
◎ 實質的進展。當你把錢放進信封時,你會實實在在看到自己的進展。你存的每一塊錢都會激發你存錢的動力,促使你持之以恆。
◎ 彈性的規則。可以根據你自己的財務狀況(預算、目標)設定存錢規則(起始金額、存入頻率、目標金額)。
◎ 自律的精神。按照規則存錢、持之以恆、克制偷拆的念頭,這就是在培養自律,意義非凡。
◎ 財務新契機。從信封存錢法獲得第一筆儲蓄時,你會很驚喜,你知道如何運用這個方法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了。
◎ 自我覺察。在存錢過程中,你會開始反省自己的消費習慣並加以改正,這種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的能力是財務的基石。
升級版信封存錢法
想來點變化、多點新意嗎?試試以下幾種做法:
◎ 主題信封。你可以撥幾個信封出來,當作特殊目標之用,比如度假資金、應急資金或節日送禮資金。
◎ 慈善捐款。如果你喜歡做公益,也可以把它寫在信封上,當成一項財務目標。
◎ 逆向挑戰。從最高金額開始存,逐次遞減,體驗不一樣的刺激。
◎ 數位管理。使用編預算App或電子表格來存錢及追蹤進度。
想提高信封存法的成功率,請牢記以下幾點:
◎ 目標要務實。從小目標做起,逐步提高難度,以建立信心。
◎ 持之以恆。按照你自定的規則存錢,不離不棄。
◎ 追蹤進度。時時追蹤存錢進度,達到階段目標可以犒賞一下自己,以維持動力。
◎ 尋求支撐力量。把你的存錢計劃告訴朋友或家人,這樣你會更有責任感、更有動力。
◎ 樂在其中。期待達成目標那一天,把存錢變成一件有趣、刺激的事吧。
50個信封存錢法不只能存錢,還能提升個人理財能力,一方面實現你當前的目標,一方面激發你的潛能。
準備信封,設定目標,向財富自由的目標邁出第一步,在實踐的路上你可能會對自己的成就和潛力感到驚訝。
Q1:我能存多少錢?
50個信封全部填滿,你總共就有1,275美元的現金存款。
Q2:要用哪一種信封?
任何一種信封都可以,或者買現成的存錢信封(通常會附標籤和追蹤表)。
Q3:信封存錢法有何好處?
◎ 存錢。讓你有持續存錢的動力。
◎ 激勵。看到裝著錢的信封,你會很有成就感。
◎ 彈性。可以根據個人預算和目標來設定存錢規則。
◎ 真實。比數位交易感覺更真實。
Q4:信封存錢法有何缺點?
◎ 需要自律。要持之以恆不容易。
◎ 金額限制。不能存很大量的現金。
◎ 現金問題。現金攜來帶去、保管都不方便。
Q5:有不同的玩法嗎?
◎ 迷你挑戰。設定較少的信封數(如 10個),可以較快完成,儲蓄金額也較小。
◎ 主題信封。設定特殊用途的信封,如度假資金、應急資金。
◎ 數位管理。以App或電子表格代替實體信封與現金。
原文:50 Envelope Challenge: Supercharge Your Savings刊登於Due網站,授權《大紀元時報》轉載。
《大紀元時報》版權所有©2024。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內容僅作一般資訊參考用,沒有任何推薦或招攬之用意。《大紀元時報》不提供投資、稅務、法律、財務規劃、房地產規劃或其它個人理財等方面的建議。《大紀元時報》沒有擔保文章內容的準確性或時效性之義務。◇
責任編輯:沈少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