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長輩需要長期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然而,不同藥物之間、藥品與保健品、食品之間存在交互影響,可能產生不良作用。郭綜合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陳佳玲在大紀元《健康1+1》節目中分享對慢性病的用藥建議,並講解長者常見的服藥誤區。
常見藥物的服用禁忌
陳佳玲結合多年臨床觀察指出,50歲以上的族群最常使用的就是安眠藥、止痛藥、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藥物,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藥物。這些藥物與其它藥物或食物之間,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 安眠藥
安眠藥具有放鬆肌肉的功能,感冒或過敏患者服用的抗組織胺藥物,同樣有令人放鬆及想睡覺的作用,同時服用會格外增加走路跌倒的風險。
● 心血管藥物
有些心血管疾病藥很特別,在服藥後會令血液中的鉀離子變多。這類藥物不適合與香蕉、香菇等富含鉀離子的食物一起吃。如果長期共同食用,會令體內鉀離子過高,不利於心臟健康。
● 降血壓藥等藥物
降血脂藥、降血壓藥、免疫抑制劑或抗心律不整的藥品,不建議與柚子或葡萄柚一起服用。柚子及葡萄柚中含有呋喃香豆素,會抑制藥品在肝臟代謝,令藥品在體內的作用變強,增加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
陳佳玲分享了一個臨床案例,一名女士每天都吃降血壓藥,但有一天突然在家中昏倒,送醫檢查發現她的血壓太低導致,但每天都吃同樣的藥為何會突然發生激烈反應呢?原來這名患者最近為緩解便秘開始喝葡萄柚汁,導致服用的降血壓藥效果被強化了。
藥物副作用與不良反應
肝和腎是身體十分重要的器官,陳佳玲表示,一些藥品本身會對肝、腎造成傷害。例如止痛藥、結核病藥物、黴菌藥品,對肝臟有較大負擔;而一些抗生素、降血壓藥、化療藥對腎臟有不良作用。
陳佳玲建議,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最好可以和醫生商量,考慮定期做肝腎功能檢查,對患者來說更加安全。
藥品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有甚麼差異呢?陳佳玲表示,藥品大多數由化學合成而來,對人體來說本來就是外來物,會令人體感到不舒服,比如腹痛或腸胃不適,一些藥會令血管收縮,可能造成頭痛等,這些可以預期的不適就是副作用。
不良反應則是一些不希望見到的情況,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例如吃藥後造成腹瀉十幾次,或者吃藥後與平常相比極其不舒服,或者出現視力模糊等。遇到這類特殊情況就必須回診就醫,與醫生討論換藥或更改劑量。
當心3個用藥誤區帶來的風險
陳佳玲在醫院服務多年,總結發現患者經常存在的用藥誤區及其帶來的風險包括以下幾種:
1. 吃別人介紹的「好藥」
一些人覺得其他患者用過的藥有療效比較好,所以要求醫生換藥。陳佳玲說,每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藥品在不同人身上產生的作用,有時會出現很大差異,包括可能出現很危險的副作用,所以應遵循醫生的建議用藥。
2. 相信新藥一定比較好
有些患者認為新藥會更有效,希望醫生改用新藥治療。但一般來說老藥使用時間久,安全性更高,如果療效已經足夠,不建議隨意更換藥物。除非老藥控制病情不佳,則可以和醫生討論解決方法。
3. 藥物與保健品一起吃
有些保健品與藥物會發生相互作用,並增加醫生評估及用藥的困難。例如人參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如果吃人參的同時又服用降血糖藥物,會令血糖數值降低過多。高劑量魚油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如果同時服用抗凝血劑,會增加出血風險。
因此,建議大家在決定是否服用保健品之前,諮詢醫療人員意見比較保險。
久服藥物必了解4點
針對長期需要服藥的慢性病患者,陳佳玲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 應與醫生建立定期檢驗的合作關係,建立檢查機制,例如固定每半年抽血、驗尿,檢查尿液及肝腎功能是否有問題。
2. 慢性病患者的用藥特別多,應主動尋問藥師服藥時的注意事項。
3. 在考慮補充保健品及中藥調理時,應主動與醫生討論。
4. 最好購買血糖機或血壓機,自己在家裏定時做監測,將自己紀錄的相關數值交予醫生做參考,更有助於醫生根據實際情況為你開藥。
此外,陳佳玲認為患者還需要了解以下2點:
● 了解藥物基本特性
每個藥物都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抗生素要有一定療程,患者必須吃完全部療程,不可擅自停藥。有些藥需要空腹吃,或服用前需將藥冷藏或先搖一搖。有些藥吃後會令尿液變色,或令糞便變黑,還有些藥吃了特別想睡覺。
● 錯過吃藥時間的處理
如果錯過吃藥時間,可採用「對半原則」來處理。比如早上8時及12時需要吃藥,就以時間中點10時為界線,如果在10時前想起可以補上服藥,如果在10時後想起就不要再補服藥物,而是在12時服用正常劑量的藥物,切勿服用兩倍劑量,容易增加危險。
陳佳玲強調,除了應遵守藥物吃法,例如何時吃藥、不可與哪些食物合用,了解藥物副作用也非常重要。
了解更多慢性病服藥禁忌,點看視頻:
責任編輯:吳宓辰、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