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益生菌,也知道它們對腸道有益,但卻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補充及如何補充益生菌。其實益生菌也分不同種類,不同種類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下面就一起看看你是否適合補充益生菌,或應該挑選哪種、如何補充,以及哪些人不適合補充。
腸道和益生菌
首先來了解一下益生菌的生存環境——腸道。腸道是微生物群居的地方,這裡面的微生物數量驚人,數以兆計,甚至超過了宿主細胞的數量。腸道裡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此外還有病毒、真菌及其它原生動物等。
研究證明,雖然腸道菌群問題不是很多疾病的直接原因,但它與疾病症狀的嚴重性有關。這些疾病包括全身代謝性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脂肪肝;消化系統問題,如腸易激綜合症、炎性腸病;免疫系統問題,如過敏、哮喘、自身免疫疾病;神經系統問題,如焦慮、抑鬱、自閉症、多動症。
要維護腸道的菌群平衡,就必須要充份保護益生菌的存在。
益生菌顧名思義是指對身體有好處的細菌。這些細菌會幫助控制潛在的造成身體感染的致病菌。益生菌也需要補充營養,能夠為益生菌提供營養並促進其生長的物質稱為益生元。也就是說,益生菌是指細菌本身,而益生元則是促進細菌生長的營養物。比如,食物中的膳食纖維就是一種益生元。有些補充劑產品同時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
腸道菌群的主要功能
總的來說,腸道菌群有以下四個主要功能:
第一,幫助消化和代謝。腸道菌群能夠分解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如它可以把消化道不能分解的纖維素,轉化為丁酸鹽等短鏈脂肪酸,為腸道上皮細胞提供能量,並幫助維持整體腸道環境的健康。腸道菌群還能輔助合成某些維生素,包括B1、B9、B12和K,也有幫助代謝腸道內膽汁的功用。
第二,調節免疫功能。一方面,益生菌能激活免疫細胞,增加抗體的產生,提高機體對抗病原體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能促進抗炎性物質的產生,抑制過度炎症反應,幫助維持免疫系統平衡。
第三,保護腸道黏膜屏障。腸道黏膜由非常薄的一層上皮細胞和黏液層組成。細胞之間存有縫隙,許多營養物質可以從縫隙吸收到血液中;同時這一層細胞也是屏障,可以排除不良物質。益生菌能夠促進緊密連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s)的產生,增加黏液分泌,保護腸道屏障,防止病原體和毒素進入血液。
第四,影響神經系統。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腸道中的神經細胞比大腦以外的身體其它地方都要多,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獨立運作。腸道菌群可以產生神經活性化合物,與大腦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大腦神經與腸道菌群都能正常發揮作用。腸道菌群失調被證明與多種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該項研究發表在今年2月的《自然-訊號傳導和標靶治療》雜誌上。
益生菌的攝取和選擇
腸道菌群平衡需要益生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食物來獲得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多來源於發酵食品,如益生菌乳酪、酸菜、軟乳酪和味噌等。而全穀物、大豆、洋蔥、大蒜、綠葉蔬菜、洋薊和香蕉,都能作為益生元的來源,促進益生菌生長。
除了飲食之外,還可以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補充劑。在選擇益生菌補充劑時,要注意區分不同的益生菌種類。一般日常購買的益生菌補充劑主要分為乳酸菌、雙歧桿菌和布拉迪酵母三類。
其中乳酸菌在人們常吃的食物中最多,可以幫助消化和調節免疫功能;雙歧桿菌可以顯著改善功能性便秘和腹瀉等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問題; 布拉迪酵母則對預防和治療發炎性胃腸道疾病、抗生素或旅行引起的腹瀉有效。
所以大家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所需要的益生菌。大多數益生菌補充劑同時含有以上三種成份,只是用量比例會有所不同;有的可能還含有益生元或其它成份,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
除了注意益生菌補充劑的成份之外,還要留意服用的劑量。益生菌的劑量通常用菌落形成單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來表示,這是一個反映益生菌活性的指標。一般建議每日需要補充至少十億CFU。
同時不要忘記看清產品的保存方式,有的需要冷藏,有的在常溫下即可,後者比較適合旅行。另外大家還要考察產品質量和品牌信譽,查看其他用戶評價及其是否符合藥物生產的行業標準。
這些人要慎用益生菌
雖然益生菌有很多好處,但以下幾類人需謹慎或避免使用。
第一,免疫系統受抑制的人,如正在接受化療、放療的癌症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患者,愛滋病患者及其他免疫缺陷者。因為免疫功能太低時,即使是益生菌也可能造成身體感染。
第二,有嚴重疾病或在深切治療部的病人,以及剛剛經歷大手術或嚴重創傷者。這些病人也是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在院內感染的機率很高。
第三,有嚴重腸道疾病者,做了腸道手術導致短腸綜合症者,嚴重炎性腸病如結腸性潰瘍活躍期患者。
總之,益生菌對健康非常重要,請大家儘量從食物中攝取。注意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感染風險增加時,謹慎或避免服用益生菌補充劑。@◇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觀賞視頻﹕
責任編輯:林采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