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美味麵包 好吃的關鍵就在酵母前置酵種

作者: Jeffrey Hamelman 譯者: 佘晨揚, 黃郁珊

開始討論麵包製作的細節之前,我們先來瞭解酵母發酵前置酵種的基本種類,並解釋它們的主要特性。

法式老麵(Pâte Fermentée)

和麵後,分出一塊(通常)白麵粉麵糰保存,再混入下一批麵包,這塊麵糰就是法式老麵(Pâte fermentée),或簡稱「老麵」。除了從混合好的麵糰中分出麵糰做法式老麵,烘焙師當然也可以在混合主麵糰的幾個小時之前,從頭開始製作法式老麵。雖然這個詞是法文,但這種作法存在於所有製作麵包的地區。

使用老麵的好處除了為新的麵糰增添風味,顯然還因為棄之可惜不如拿來用。各種常見的酵母發酵前置酵種中,老麵是唯一含有鹽的。

就像其他的酵母發酵前置酵種,如波蘭種和義大利種,法式老麵的壽命有限,不像天然的酸種老麵能存活好幾年。如果放到冰箱,法式老麵最多能保持48小時的發酵能力。關於法式老麵的特殊注意事項,請閱讀後述之〈使用本章配方的注意事項〉。

波蘭種(Poolish)

將等重的麵粉和水混合,再加非常少比例的酵母(介於0.08%到1%,取決於混合主麵糰前波蘭種熟成的時間長度和熟成過程的室溫),此混合物即為波蘭種。因為波蘭種的麵粉和水等重,它的含水量是100%,所以它不像麵糰反而像麵糊。

波蘭種中沒有鹽。蛋白酶是一種能水解蛋白質的酵素,能增加麵糰的延展性,不僅更容易整形(雖然剛開始用手揉麵時,它可能比較硬),也能增加成品的體積。像波蘭種這樣鬆散的混合物,蛋白酶活性相對高(較硬實的前置酵種,蛋白酶的活性較低)。

一碗熟成的波蘭種香氣撲鼻,香甜中帶有堅果味和細膩的微酸,麵糰的質地如美麗的絲綢,觸感絕妙。如其名,波蘭種(poolish)源自波蘭(Poland),原本用來製作糕點,後來在麵包製作上有了一席之地,現在廣受世界各地的烘焙師使用。

義大利種(Biga)

Biga是義大利文中「預先發酵」的通用術語,它的質地硬實,含水量50至60%(北美常見固態義大利種),也可加入100%的水並使用少量酵母,基本上就等同於波蘭種。無論如何,義大利種不會加鹽,只有麵粉、水、少許酵母。

使用的酵母量取決於環境溫度,以及混合主麵糰前熟成的時間長度。義大利種如同波蘭種,酵母量通常介於0.08%到1%。

使用本章配方的注意事項

請注意,烘焙百分比欄中的酵母百分比指的是美規與公制的百分比。家用欄中的酵母是速發乾酵母,所以百分比不同。要確認的話,將酵母重量除以麵粉總重,在將結果乘以100。

準備前置酵種。和混合主麵糰前至少6小時或最長16小時,要先做好前置酵種。本章的配方需要12至16小時來熟成,這適用於以單班制運作的烘焙坊,如果需要更短的熟成時間,只要適量增加酵母即可。

以一段轉速攪拌麵粉、水、酵母(製作法式老麵還需加鹽)約3分鐘,如果量少的話可以用手混合。此階段不求麵筋擴展,所以只需要一段轉速。確定所有的麵粉都浸濕後關閉攪拌機,用保鮮膜覆蓋前置酵種,預防表面結皮,前置酵種會在室溫下熟成。知道熟成的跡象很重要:波蘭種熟成時,表面會被小泡泡覆蓋──事實上,你會看到泡泡竄出表面,這顯示酵母仍繼續在活動。

另外,完全熟成的波蘭種表面會有裂紋或是細流。如果波蘭種看起來已經膨發,而且快塌掉了(可能會看到容器邊的「高水位線」),代表它發過頭了。硬實的義大利種和法式老麵熟成時,表面會膨脹成圓頂,圓頂中心剛要開始消退。目標是讓前置酵種在要使用時剛好完全熟成,所以正確的酵母量會隨著季節交替增減,若要在16小時後,讓波蘭種在27°C的環境中熟成,需要的酵母量是麵粉重量的0.08%,但若是18°C的環境中,可能需要0.25%的酵母。

另一個決定酵母量的因素是熟成的時長,較長的熟成時間需要的酵母量較少。以上的表格以室溫70°

到75°F(21°到24°C)為準,提供通用的原則:酵母百分比依照前置酵種中的麵粉重量計算,而不是整體配方中的麵粉量,這些百分比適用於新鮮酵母。

熟成時間 酵母烘焙百分比
最多8小時 0.7-1%
最多12小時 0.3~0.3%
最多16小時 0.08~0.25%

從一批和麵完成的麵糰中分出一塊麵糰,挪到下次使用,這塊麵糰就是法式老麵。這塊麵糰跟分出的那批麵糰都已完全經過酵母發酵,所以這塊麵糰比較特殊。如果6小時內沒有要使用這塊法式老麵,一定要將它放進冰箱,如果在室溫下太久,它會完全失去活力,因為它裡面含有完整比例的酵母,所以再擺下去會發酵過度。

先將它靜置在室溫下約1小時,讓它開始發酵,再把氣體排出,然後放到冰箱。最好盡快讓它冷卻,並在接下來幾個小時,再排氣一或兩次。若將它混進一批新麵糰,在計算主麵糰的正確水溫時,一定要考量它的溫度。

本章所有的配方中,前置酵種的新鮮酵母量都是0.2%,通常比0.1盎司(3公克)重一點點。此外,為了表達方式的一致性,前置酵種中的酵母量以磅和公斤為單位,雖然這代表可能出現像0.007公斤或0.013磅這種重量,如「波蘭種法式長棍」這個配方中所見。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複習一下公斤到公克,磅到盎司的轉換,這會很有幫助;以波蘭種法式長棍這個配方為例。要轉換公斤到公克,直接將公斤數乘以1000(波蘭種法式長棍配方中前置酵種中需要0.007公斤的酵母,即轉換成0.007×1000=7公克)。

要轉換磅到盎司,將磅數乘以16(配方中0.013磅的酵母,轉換成0.013×16=0.2盎司)。最困難的是家用欄位的換算,因為大部分的家庭烘焙沒有份量大到有理由使用新鮮酵母,所以家用欄位是用乾酵母。

波蘭種法式長棍配方的家用欄位裡,用來製作波蘭種的乾酵母是0.0067盎司,這顯然無法精準量出,解決方案是在前置酵種裡加入少許乾酵母,仔細注意溫度和時間長度,並緊密觀察是否有熟成的跡象。假如前置酵種在10小時就熟成了,但本來預期它需要16小時,下次就加少一點酵母,或在更低溫的環境讓它熟成。

相反地,假如希望前置酵種在12小時內熟成,但超過時間了卻還沒動靜,下次就多加一點酵母,或在溫暖一點的環境讓它熟成。亞瑟王麵粉公司的其中一位一流講師Ambler Eisler就笑稱,這是「夏天的一撮」和「冬天的一撮」。

準備浸泡物。本章許多配方有使用浸泡物。

浸泡使堅硬的穀物變得可口,和麵時,它們也比較不會切斷麵筋,和麵完成後,比較不會「搶走」麵糰的水分。製作冷的浸泡物時,只要將水淹過穀物,混合所有東西後,再把容器蓋起來防止水分蒸發就可以了。那些特別堅硬,用冷水不能泡軟的穀物,就要做成熱的浸泡物(比如粗小麥碎和小米)。

這種情況下,將水煮沸並將熱水淹過穀物,混合後再覆蓋,就像製作冷的浸泡物一樣。

有時候會在熱浸泡物中加鹽,以減少酵素的活動,避免浸泡物出現異味。最好在製作前置酵種時,同時製作浸泡物,這樣在最終混合前,兩者都能放在室溫下。

攪拌最終麵糰。使用家用攪拌機攪打含水量70%以上的麵糰時,後加水法可能有幫助,請見本書93頁〈水,風味與後加水〉。將所有材料放進攪拌缸(有些材料在和麵後才加入麵糰,比如葡萄乾或堅果。另一個例外是,使用自我分解法和麵時,如果有用到鹽與法式老麵,前置酵種不會在一開始和麵時就加入麵糰。

本書8頁有關於自我分解法的完整討論)。先用一段轉速攪拌3分鐘,讓材料完全混合。檢查麵糰的含水量,並視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麵粉(配方都已經調好比例了,但還是可能需要微調,比如在非常潮濕的月份,最好保留一小部分主麵糰的水分以平衡麵粉裡額外的水分。最好不要額外添

加麵粉,因為整體配方中鹽、前置酵種和其他材料的比例也會隨之變動)。這時候也可以嚐一下鹹味,確認是否不小心忘記加鹽了。

麵糰黏稠度足夠時,將攪拌機調到二段轉速,用螺旋攪拌機攪拌約3分鐘,或用行星式或立式攪拌機攪拌5至6分鐘,直到麵筋中度擴展。如果麵筋在攪拌機中被攪打到完全擴展,代表類胡蘿蔔素過度氧化,不僅犧牲了麵粉的麥香,也失去了優質麵包所帶有的乳白色。

比起攪拌麵糰至麵筋完全擴展,基礎發酵時有效的翻麵不但能完成麵糰筋度的建立,還不會犧牲麵包顏色和風味。攪拌含有浸泡物的麵糰時,可能需要多攪拌30到60秒,因為穀物浸泡物會減緩麵糰成形。

使用自我分解法時,只需要以二段轉速攪拌1½到2分鐘(立式攪拌機可能要久一點),麵糰在自我分解期間雖然缺少機器的作用,卻會神奇地成形,而且驚人的是,之後以中速攪拌,攪拌直到完成所需的時間很短。事實上,如果過度攪拌,麵糰很快就會崩塌。

若是在家用手揉或立式攪拌機攪拌,強烈建議使用自我分解法。麵粉吸水率因產季和加工的麵粉廠差異很大,再加上浸泡物蒸發的水分時多時少,我們不可能完全確定配方中的水量。但記得,較鬆散的麵糰通常發酵成效比較好,成品體積更大,風味更好。

使用本章大部分配方做出的麵糰,應有適中的鬆散度,可以先參考配方的含水比例,但你的雙手和經驗才是最終的指標。

基礎發酵。熟成的前置酵種,能帶給攪拌完成的麵糰有機酸,讓麵糰熟成,帶有筋度,從而減少基礎發酵的時間,通常1到2小時足以讓大多數的麵糰完全熟成。如果前置酵種的比例增加,基礎發酵的時間也可以隨之減少。有些麵糰,比如拖鞋麵包,需要長時間的基礎發酵,3小時的基礎發酵似乎才能發揮其最大潛力。麵糰基本上都需要翻麵。

分割與整形。像長棍這類的麵包,每塊麵糰塊通常重12至16盎司(340至454公克),而其他麵包則可能重達幾磅。所有的麵糰分割後都會預先整成圓形,靜置在撒了麵粉的工作檯上鬆弛,並鋪上保鮮膜,避免麵糰表面形成硬皮。麵糰塊在最終整形前,可能需要醒麵10到30分鐘,取決於其預整形完的緊實度與各麵糰本身的質地。

本章的麵包大部分能整成圓形或橢圓形(除了長棍或拖鞋麵包這類麵包),也能做成吐司或餐包。整形好的麵包,會放進撒了麵粉的發酵籃或烤盤布摺出的凹槽(或放進烤模),進行最後的發酵。用烤盤布與保鮮膜覆蓋麵糰,防止最終發酵時表面結皮。

製作餐包時,先在烤盤上撒粗磨杜蘭小麥麵粉,再將麵糰放上烤盤進行最終發酵,之後將麵糰和烤盤一起送進烤箱,或直接放在烤爐底部或烘焙石板上烘烤。

最終發酵。大部分用前置酵種製作的麵包,在75°F(24°C)的環境下需要最終發酵1到1½小時,這段時間過後,麵糰應已膨發而且輕盈。麵糰發到約九成時,將麵糰送進烤箱,讓它們在遇到烤箱的高溫時,能自豪地綻放自己。

蒸烤和烘烤。最終發酵完成後,將麵糰接縫面朝下,送上輸送機或麵包鏟。長棍或割紋方式類似長棍的橢圓麵包(也就是只有在麵糰表面劃開薄薄的一片麵糰),應該要用彎形割紋刀割紋,握持時刀刃與麵糰表面呈30度。割紋方式不像長棍的圓形或橢圓麵包,要用直型割紋刀切割,握持時刀刃與麵糰表面垂直。在將麵糰送進烤箱前,

要先注入蒸氣,麵糰送進烤箱後,再注入一次蒸氣(家用烤箱只要簡單地注入蒸氣,送麵糰進烤箱,快速關上烤箱門即可),4到6秒的蒸氣就很足夠了。大部分的麵包適合460°F(240°C)左右的烤溫,若有變動會寫在個別配方中。如前所述,以家用烤箱烘焙時,建議從500°F(260°C)開始烘烤。

烘烤過程中可以視需要調降烤溫。一旦麵包開始上色時,就打開烤箱通風口,讓麵包在乾燥的環境中完成烘烤(這能讓麵包表皮又薄又脆)。若使用的是家用烤箱,可以將金屬湯匙微微夾在烤箱門縫。除了有特別註記的配方外,每個配方的烘烤時間都以1½磅(0.68公斤)的圓形麵包為準。完整烤透能引出麵包完整的風味。

品嚐。這些麵包就像所有的優質麵包,品嚐之前要完全冷卻。因為使用了前置酵種,它們通常能保存很久──或許不像酸種麵包那麼久,但比使用直接法製作的麵包久。切片後將麵包切面朝下,放在木頭砧板上。

如果麵包幾天內吃不完,比較好的保存技巧是將麵包用紙袋包緊,再將紙袋放進塑膠袋中,讓塑膠袋半開,微弱的氣流能讓表皮和麵包心保持分離,塑膠袋則能防止麵包乾掉。另一個替代方案是將麵包切面朝下,放進有蓋的陶鍋中。⊙◇

<本文摘自《Bread 3rd:世界級烘焙職人聖經》,出色文化出版社提供>

●用五感做麵包 「聽觸嗅視味」體驗烘焙的樂趣

●自己在家做麵包 熟練的祕訣就是經常動手做

●適合女性的「168間歇性斷食」 6週可見效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